
俄鋁來港上市的背後原因
嘉賓︰孫柏文
主題︰香港經濟
內容︰俄羅斯鋁業即將上市,由於它的來源及訂價引起不少爭議,究竟為何它偏要選擇香港上市?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php?video_id=66218

黃健明 -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信報 ( 理財投資 P.31, 2009.12.30)
正確認識暖化問題
氣候變化對於文明的興替,甚為重要。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的《歷史上的大暖化》The Great Warm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Civilization,講述了出現於中世紀的溫暖期,如何一方面改善了歐洲農業生產、促成盛世,另一方面則為中國北方帶來了漫長的乾旱,迫使蒙古的草 原民族東征西討。然而,即使無人懷疑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最近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各國仍然一如所料,無法在限制温室氣體排放方面達成任何協議。
找 尋氣候變化的成因是科學家的工作,至於解釋人類何以會排放過量的温室氣體,經濟學者卻有很好的理論框架。每人每天從事各種活動,都有機會直接、間接產生温 室氣體(亦即現時的所謂碳足印),要是這些温室氣體對於環境或氣候帶來負面的影響,就會造成所謂負面界外效應(negative externality)。人與人之間接觸頻繁,產生界外效應的情況可謂多不勝數,由交通擠塞至擾人清夢都與界外效應有關。不過,只要釐清日間的權利屬於 製造噪音者、晚間的權利屬於免被滋擾者,噪音的界外效應便不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交易機制化解紛爭
釐清權利對於 解決界外效應,不在於禁止某種行為,而在於促進交易,使資源能被有效利用。假如明天你有一個重要考試,而你的鄰居卻在享受私人影院帶來的震撼,清晰的權利 並不代表結果你在日間必須忍讓。要是考試對於你的價值高於鄰居的享受,清晰的權利代表你們有一個很好的交易基礎——即應由誰向誰購買權利。
界 外效應由不完整的產權引起,正如高斯定律(Coase Theorem)指出,無論最初的產權如何劃分,透過交易,資源最終都能被有效利用,並且消除界外效應。因此,只要清晰界定温室氣體的排放權利,無論最初 是如何分配(即使是全部分配給非洲一個小國),最終都能使温室氣體的排放量處於合適水平。
問題在於,最初的產權劃分雖然不會影響資源最終達 致最優分配(pareto optimal),但是對於利益分配卻有重大意義。正因如此,哥本哈根其中一個難以達成的共識,就是這個由無到有的產權劃分。要是現時大部分國家都是處於 近似的發展水平,由於不同的分配方法對於各國的利益分配大致相同,可以想像談判進程必然順利得多。相反,由於實際上各國發展水平參差,於是排放量究竟應以 國家還是人均計算、是否應把過去的排放累積計算,便成為重要分歧。
可況,即使達成協議,控制温室氣體排放於適量水平,可能對於各方有利,但一國無論在別國承諾減排與否的情況下,都能以不許承諾獲得較大利益。不難發現,這樣使減排談判陷於囚徒困局(prisoner's dilemma)。
經濟分析說明應對氣候變化的前景並不樂觀,而現時處理環保問題的邏輯愈趨簡單,更加會為環保帶來傷害。
氣候變化引致降雨減少,早前天文台台長有感而發,呼籲港人以少肉多菜支持環保。原因是生產一公斤的牛肉需要用水一萬五千公升,較生產一公斤疏菜多出七倍多。
這 種比較,似乎言之成理,不過,實際上就像比較生產一公斤黃金跟一公斤石磚的成本一樣,存在很大謬誤。不理口味取向,食物的基本作用是為人類提供能量。菜肉 的種類繁多,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資料,一公斤的葉菜大約提供一萬至三萬卡路里,而牛肉大約是二十萬至三十萬卡路里。換句話說,進食疏菜能以每公升用水換成 五至十五倍的卡路里,進食牛肉則能以每公升用水換成十三至二十倍的卡路里。如此看來,吃肉的用水效益似乎還要較大。
環保理論水平參差
當 然,以上只是一個簡化的計算,其中存在很多變數。事實上,在李維特(Steven D. Levitt)與杜柏納(Stephen J. Dubner)的新作Superfreakonomics之中,便有提及牛隻排放的温室氣體——甲烷(methane)較汽車排出的二氧化碳還要嚴重。由 此可見,少肉的飲食習慣確實可能有助減少排放温室氣體。
天文台台長的呼籲可能是正確的,然而,以同等重量的疏菜和牛肉的用水量作比較的邏輯 卻明顯錯誤。正當環保議題日漸成為焦點之時,各式各樣的呼籲和建議同樣充斥。粗疏的建議不單可能對於解決環境問題徒勞無功,枉費有心人士的一番心機,甚至 可能適得其反,改變個人行為而使環境問題惡化。
毫無疑問,環境變化由始至終影響人類文明。正因如此,相關分析必須嚴謹。獅子山學會認為,對於人類行為與環境變化關係的研究,固然必須客觀嚴謹,避免出現如「氣候門」般事件,傷害相關研究和學者的公信力,同樣重要的是,保護環境的各種建議亦應以相同態度處理,不應依賴直觀和粗疏的邏輯。


近日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議,各國元首聚首一堂,討論的焦點不時落在世界不少島國的存亡與氣候變化的微妙關係。在一個星期的峰會中,有關的話題佔了不少報章 的頭條。在眾多話題中,我認為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的二十五分鐘超時演說,惹來全場與會者站立鼓掌的一則最為有趣。
查維斯被指環保罪人
事緣是以查維斯為首的委內瑞拉一向補貼國內的產油業。從經濟學基本原理,補貼必然導致浪費,所以在環保分子眼中,查維斯應是數一數二的環保罪人。查維斯在哥本哈根峰會上發言,就如拉登在美國國會演說,本身已是吊詭,竟還換來如雷的掌聲?
我想這段新聞,我那位送了女兒到加州北部留學的世叔張先生,心情必定會一沉。
張叔女兒阿雪二十歲,由於沐浴在加州的陽光下,她培育了對身邊人和事的一腔天真的熱誠。還有愛護周邊一花一草的價值觀,是一位關愛地球及地球上所有生態的 年輕人。每當阿雪假期回來與眾親友飲茶小聚,阿雪也必提醒,同桌各親友溫室效應氣候變化是地球及眾生燃眉之急。每次阿雪提到受環境破壞,最終影響的生物及 人類時,都會流露一份天真簡單的心切、焦急和憂慮。
有一次我與張叔交談時,他語帶擔心的說:「要不是當年特區政府教育政策混亂影響阿雪的教育,我也不會把阿雪毅然送到聖荷西州立社區書院。山長水遠,做父母 的怎不怕她學壞?今天雖然總叫沒有學壞,但是阿雪對環保活動的熱衷,就像着了迷一樣。」據張叔說,阿雪是環保活動的活躍分子,是那些會遭警察抬走的示威行 動常客。我聽了後也感好奇,今時今日,年輕人有信念、有熱情、有堅持是珍貴而罕有的。我反而認為,世叔應該為阿雪的成長感到安慰。可是,世叔卻對我說: 「最怕是阿雪把自己的心血全都放在環保活動,都後來才發現『環保主義﹄其實只是一個空空的殼。為人父母的,最心痛莫過於看見子女的真心付出被欺騙。
兒女私情的變化都可以用「遇人不淑」、「成長必經」等話作安慰,大不了勉強把自己年少輕狂時種下的,都算進因果的公式內,自己的心也許可以好過一點。但是子女因信仰信念被掏空而墮進絕望,當父母的也當真會肝腸寸斷。
愛護環境今天已成為發達國家的普世價值。不論是政客,藝人及企業爭相踏上環保這道德高地。為什麼張叔還會說環保主義只不過是個殼呢?難道一班政客,藝人及 企業也被騙了入局﹖不講不知,原來張叔是綠色和平創辦人之一──帕特里克摩亞(Patrick Moore)的朋友。張叔這麼擔心阿雪,都是因為他對摩亞在環保界的遭遇有很深的了解。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當摩亞仍是阿雪年紀時,已經活躍於環保活動。當時摩亞是其中一名環保分子的領袖。他們以抗爭的方法,直接阻撓一些他們認為會對環境做成 破壞的活動。有一次他們就開了一艘舊漁船由加拿大西岸直駛美國阿拉斯加對開海域,亦是美國軍方試爆核武的地點,去「見證」美軍殺害該區海洋生態的暴行。
環保行動已變質
雖然漁船被美軍截停及美軍成功試爆,但這綠色和平前身組織的抗爭手法,得到了當時傳媒廣泛報道,製造了相當的輿論壓力,阻止了美軍在當地繼續進行試爆。綠 色和平亦因此而聲名大噪,更在世界各地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支持者,把綠色和平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組織。摩亞更成為加拿大支部的話事人。
1986年,摩亞離開了綠色和平。摩亞往後的言論,更令綠色和平與他劃清界線,淡化了摩亞在該組織歷史中的角色。摩亞認為,現在以綠色和平為首的環球環保 行動,已與他當年抗爭的目標的本質已經起了變化。他批評目前的環保行動,常用一些不太可靠科學數據威嚇大眾,棄用了理性分析及科學,取而代之卻是嘩眾取寵 的手段去表達「環保」意識。
如在近期鬧得熱烘烘的溫室效應及氣候變化的討論中,摩亞就曾在2006年表示,氣溫暖化根本未有足夠科學證據證明,工業二氧化碳排放是單一做成溫度上升的 元兇。皆因其他自然的原因如太陽黑子的活動也能令地球的溫度暖化。說到底,摩亞認為目前以綠色和平為首的環球環保行動,已化身為一個能影響環球政經的政治 組織。
查維斯在哥本哈根峰會上被高舉,對摩亞及張叔來說,可能並不出奇。這名環保公敵在超時的演說中「妙語連珠」,說的不是環保,而是對比社會主義及資本主義, 卻惹來各國的政治環保代表的雷動掌聲,上演了一幕「馬腳露出」,自揭了環球環保行動氣候變化的面紗,露出了政治工具的本質──今時今日環球環保行動是什麼 的借屍還魂,不是路人皆見嗎?
孫柏文 - 獅子山學會研究部總監,AM730(投資M38-大明燈,2009.12.21)
上星期日,我寫禮拜一出街嗰篇文時,一看月曆,仲估上個禮拜必是多事之周。點知7日後回頭一望,完全反高潮。
先來杜拜,當全世界估佢哋會一如之前警告,走數唔還錢之際,忽然準時還錢,令市場覺得打後要還嘅債亦會準時還。上星期一,我曾在本欄講過,我收到消息,話 杜拜會準時還錢,不過連我都唔係好信。因消息來源嘅後生,講嘢成個可愛教主咁,所以點信?依家不但執唔到禮拜一單日股市反彈嘅錢,仲要請食飯。賠了夫人又 折兵,真係反高潮。
上周中,希臘發債。全球投資者都睇實情況,諗住標準普爾降佢嘅信貸評級,今次佢哋仲唔出事,借唔到錢?不過,最後一樣順利完成,利息仲只需5厘。
無他,因歐洲央行現有嘅「毒資產做抵押套錢」計劃,只要三大信貸評級公司中,有一間評「A-」級或以上,資產就可俾歐央行換錢。依家雖先有惠譽同標普降希 臘評級,跌穿「A-」,但穆迪未郁手,故銀行為希臘政府先發債,袋好推薦費後,就算自己食晒,可以即交歐央行套現。真係反高潮。
到上星期四,諗住本港報章國際新聞編輯擁護咗好耐嘅哥本哈根反碳會議會有料到,點知最後都係爛尾收場。得個話會協力降低地球溫度兩度嘅聲明。
好彩係咁,我幾驚佢哋話要全球政府立法禁止每日嘅潮水漲退。到時唔知綠色和平嘅成員又要爬中區政府合署幾多次先得?不過要讚吓綠色和平本港分店,冇佢哋特首點會慳番啲飛機油,唔去一個冇料到會議?
上禮拜五,立法會「財毀會」辯論600億元高鐵撥款。我諗住呢個計劃上馬,點知因唔夠時間要延遲至明年1月8日再傾。之後有老外朋友問我點解未通過,我話 包括班托派馬克思主義議員(即社民連)反對政府呢次使錢,佢驚訝地話:「馬克思主義者都反對使政府錢?呢個計劃真有問題!」其實,嗰啲學癌細胞、鯊魚,無 思考、只識吸資源不斷漲大嘅政黨,如工聯會等,已用高明手段支持計劃通過。佢哋連啲地盤叔叔都搬埋出來,示威支持,話增加就業。仲驚你唔知佢哋係地盤叔 叔,叫埋佢哋戴晒安全帽。唔知佢哋係乜水嘅,一眼仲估佢哋因怕會食汽油彈,所以先笠帽。
分析員出身嘅我幫工聯會計數。特區有5萬地盤工人,計劃斥600億元,即每個工人120萬元。不如為環保直接俾佢哋算啦。如《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左丁山叔 叔話要講社會回報,唔應淨係講菜園村,話當年講咁多,機場都起唔成。好!又計數。政府話高鐵日後每日有20班車。係咪好多?咁機場每日有幾多班機起飛?每 日400班。所以唔好同我講社會回報。1月8日,孫柏文都會去,立法會見!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場所,不斷交學費。



相信大家都知,丹麥哥本哈根正召開一個講溫室效應氣體嘅會議。特區各大傳媒機構都鋪天蓋地報道。你可能同好多人一樣,一見「碳排放」呢幾隻字,同自己講話「又係啲環保嘢」,已經唔睇有關新聞。呢個孫柏文唔怪你,因為「環保」呢個品牌喺香港俾人已先騎劫、後搞臭咗。
點都好,究竟哥本哈根想搞乜?佢哋想將會引致溫室效應嘅氣體特別係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由依家無限量,變成有限。
咁同本欄講財經、經濟學有何關係?其實當排放有限,即將排放量變成有限量資源,經濟學就係研究有限量資源分配嘅方法。
例如香港,土地係有限資源,究竟邊個可使用某塊地,以前就以拍賣形式賣俾私人發展商,起完樓再以價高者得方法賣,決定分配方法。以呢個方法分配最好嘅地方,係每塊地嘅使用者,係出最高價,亦即最想用嘅人,可確保塊地用得有效益、唔會嘥。
理論上,「碳排放」權利亦一樣,就會令每單位人類排放嘅二氧化碳得到最大效益,唔會嘥。如要落實,政府可以每年進行拍賣,將碳排放權利賣出。
大家可能會問:「咁嗰啲排碳量嘅行業,如發電、做運輸等,咪一定唔制?要問政府買,成本升咁多!」係,所以環保組織就開始諗方法,去收買商家。
環保人士度條絕橋成功收買現有商家。方法係倘若你已經常排放某個量嘅二氧化碳,就會收到同等配額,理論上你諗到方法減排,可將用唔晒嘅配額賣出。最極端係將業務執埋,淨係賣配額都賺到笑。
相信年輕讀者,冇太大感覺,不過,我建議你同年長嘅人傾吓。因以前美國入口成衣係用以上方法控制,香港係有一班人因一早做開成衣生意,有大批配額,好多執咗自己間廠,淨賣配額都發過豬頭。輸家就係之後開業嘅新競爭者。
冇錯,環保人士收買現有商家嘅方法,就係犧牲未入行嘅人。呢條橋其實係工會發明,因收買現有工人最易就係剝奪未入行工人嘅飯碗,最低工資係典範,將冇經驗未入行人士,通通以價格攔住一樣。
宋鴻兵《貨幣戰爭》一書曾話,如有碳排放配額制,美國為首嘅發達國家,就可用配額玩死中國。因佢哋就係排開有配額,我哋問佢哋買。所以每個中國人,都反對 洋人依家擺喺談判桌上嘅方案。特區有民主派議員唔知係唔識定係甚麼,盲目地被外國環保組織牽住走。最後想問大家,以上減排放方法係咪好煩?其實要有碳排 放,先要燒燃料。要減排,喺燃料抽稅就得,不過,如綠色和平人士爬牆、拉橫額做show嘅老經驗環保組織,是否知道會冇政客支持。有民主派議員都喺去年要 政府減汽油稅啦!「環保」?「減碳排」?知道背後真相先,唔好反射式支持啦!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場所,不斷交學費。
一周四次見報
半版:
葉尚志一周兩次(周二、周四見報) 9876-5233(專欄名稱:大利是) 作者為第一上海市場策略員、證監會持牌人,他本人並沒有持有有關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權益。
孫柏文一周兩次(周一、周三見報) 9122-5559(專欄名稱:大明燈,Beacon)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的場所,不斷交學費。
孫柏文之前係唔知道特區原來有個叫「香港持牌放債人公會」嘅組織。呢個公會啲會員,當然就係特區一群「持牌放債人」。
相信大家都知,呢啲金融機構係放債俾啲因種種理由難借錢嘅人,所以,當借錢人好似總體上會有比較大機會走數時,放債人就會收取較高利息。
當收取較高利息,又要比其他金融機構多拖數客戶,搞到要時常聯絡啲客,去提醒佢哋還錢時,「持牌放債人」呢行就會被啲衛道之士歧視。佢哋係會覺得自己嘅小朋友入呢行,唔係一件光宗耀祖嘅事。
不過,如果你都係呢啲衛道之士,就算係叫做「持牌放債人」,你都會話呢啲金融機構係「財仔」、「大耳窿」,係唔好,咁你就錯。
社會中資金最貧乏嘅人,往往都係還款穩定性最低嘅一群。其他金融機構放棄咗佢哋,令佢哋想借錢交學費,以提高收入能力都唔得,想借錢俾租訂,搬去返工嘅區域,希望慳啲時間,做多幾個鐘又唔得。不過,有持牌放債人嘅出現,冇被政府禁,之前嘅例子就有生機。
所以持牌放債人,唔係衛道之士眼中欺壓弱勢社群嘅敗類,而係釋放弱勢社群潛能嘅解放者!
你可能會話:「今次金融海嘯嘅開端,就係一班還款穩定性低嘅美國人,借到錢買樓所致。所以唔可以歌頌啲大耳窿。」啱,不過唔啱得晒。
金融海嘯,冇錯係因為還款穩定性低嘅美國人借到錢買樓,不過最重要嘅係,因為投資銀行透過財技,令終極提供資金嘅債主,誤以為還款穩定性低,都係安全投資,以低息放債。
在低息放債環境下,令債主不能承受多人走數嘅情況,一旦抵押品樓價下跌,咁就會爆發信貸危機。
特區嘅持牌放債人就唔同,冇將債仔走數嘅風險判上判,自己承擔番晒。所以,佢哋就要收高利息去彌補風險,不過亦令香港嘅制度穩健,能承受多人走數都唔會爆煲。
點都好,我知道有香港持牌放債人公會呢個組織嘅原因,係因為佢哋十周年會慶。我自己幫襯過佢哋啲會員,亦多數再會幫襯,我對佢哋對香港嘅貢獻非常感激,恭賀貴會十周年誌慶!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場所,不斷交學費。
Rose Friedman was a great and influential economist. She and Milton did important work and had great impact the world over. We should all remember her ideas, teachings and work. It was once joked that only she could best her husband, Milton, in an argument. Rose wrote Free to Choose and Tyranny of the Status Quo, and Milton and Rose D. Friedman, Two Lucky People with Milton Friedman. Indeed, it is too our loss that her intellect and creativity is no longer with u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the Friedman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