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August 30, 2010

利字當頭:北非特區太子黨

一提到北非國家利比亞,好自然想起狂人卡達菲。不過,利比亞除了獨裁專政,以及偶爾被捲入恐佈襲擊事件;這個國家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國民的平均收入在非洲國家之中算是不錯了。

有位到處跑生意的朋友向世民報料,說利比亞為了擺脫對石油的依賴,今年初通過了立法,要搞個經濟特區,擺明車馬要成為非洲的香港。利比亞政府開出的條件甚為吸引:(1)十年的稅務假期;(2)完全自由流動的資本和貨物;(3)獨立的司法系統。

要成非洲的香港

最過癮好玩之處,原來這北非特區的特首,就是卡達菲的兒子Saadi。世民在維基百科一搜,知道這位Saadi的正職,意甲球員,打前鋒。不過,這位太子黨 球星四年前加入球隊森多利亞,整個球季一次出場的機會也沒有。失意於球場,便轉向商場,夥拍杜拜地產公司在他的主場Tripoli開發特區發展。

這個特區有機會成功嗎?世民真的不知道。至少,成功與否似乎跟特首人選沒有太大關係。反而,像這種宏觀社會建設,沒有一段長時間,也無法肯定制度是否經得起 考驗。雖說利比亞政府會讓這個特區有高度自治,可是獨立的司法系統可以怎樣移植呢?終審權又在哪裏呢?特區流通的貨幣是甚麼?是美元嗎?假若特區內有反對 卡達菲政權的聲音,北非特首可以坐視不理嗎?就算這北非特首可以當聽不到反對他老頭子的聲音,他老頭子可以安心讓這個計時炸彈長久的放下去嗎?又或者,利 比亞都準備要全國來一次改革開放?

見到人家的發展,世民不期然想起大陸和香港。真的,過去13年至今,香港的確變了。

利世民

Friday, August 27, 2010

內地法律完美難行

施永青 (AM730, 27.08.2010)
毛澤東說,中共賴以成功的一項優良傳統是實事求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的確如是,但當權之後,卻愈來愈假大空。中國人愛面子,共產黨又要講教條,行起事來自然無法切合實際。

我在內地營商,又從事一些環保與扶貧的工作,所以接觸到不同層面的內地法律,發覺毛澤東所說的優良傳統已經蕩然無存。內地的法律在起草時都寫得很完美,卻不考慮客觀上的可行性,結果必然是沒法全面落實,只好表面上說一套,行起來又是另一套。

以內地的勞工條例與環保要求為例,立法時,標準訂得比香港還要高,連香港的勞工團體與環保人士也說訂得好,常以此向港府施壓,要求香港的法例也應向大陸睇齊,說大陸做得到的,香港怎會做不到!但現實是,大陸的法例只是虛有其表,有些根本從未落實過。大陸的勞工,在法律上可享有的福利比香港還要多,既有退休保障,又有教育與醫療補貼;既有最低工資,又有最高工時;若被解僱,還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賠償。但訂法例的人卻不考慮業界的實際情況,不明白以中國的生產力根本負擔不起這麼多的工人福利。業界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若要生存下去,就不可能遵照這樣的要求 去做。唯一的出路,就是買通有關官員,過得關就算。而官員們又樂於有這些無法執行的法律,好讓他們隨時找到業界的痛腳,方便收取「通行費」。

現時內地抓貪官抓得多了,官員不敢隨便收陌生人的賄款,於是市面上就出現了專門提供勞務的公司。企業可以把自己的員工掛在勞務公司的名上,當員工是勞務公司聘請的,福利由勞務公司負責。企業與勞務公司之間只有商業性質的合約關係,因而不受勞動法管轄。至於勞務公司如何去遵守勞動法,企業就可以不理了。這樣的安排,不但民間如是,連一些國企也有利用。久而久之,勞動法已虛有其表。

又如物業買賣的增值稅,一般要收價格升值的30%,升幅逾倍的要收60%。大陸近年樓價升幅何只逾倍,理論上大部分二手樓宇轉讓時都得交大額的增值稅。然而,買賣雙方為了避稅,都不把樓宇真正成交的價錢報給政府。於是陰陽合同就普遍起來,即一份「陰」合作是拿來交易用的,另一份「陽」合同是拿來產權登記用的。陽合同上的價錢,有些還一直停留在十幾年前的價錢。所以,內地的增值稅 例雖已有了很多年,但有些地方卻從來未收到過增值稅。這分明與事實不符,但上級稅局卻可以任由下級稅務局長期收不到稅。

為甚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就是內地存在著太多不切實際的法例,大家都接受有些是沒法執行的,都早已習以為常了;只要能蒙混過關,沒有人想無事生非。在這種情況下,法律又何來會有尊嚴?因此,今後內地在立法的時候,寧願標準定得低一些,但一旦法例制訂後,就必須嚴格執行。如果繼續容許有法不依,那法例訂得再好也沒有意思。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Competition Law - August Happy Hour

August Happy Hour Tonight 6:30pm -

利字當頭:沒有聯滙更糟糕

利世民 (蘋果日報 26.08.2010)

前幾天,左丁山前輩和青姐在專欄不約而同談到香港樓價泡沫的問題;英雄所見略同,他們都將矛頭直指聯繫滙率。

世民不敢說他們的觀點有甚麼不對。畢竟,那是經濟學的ABC,兩位高手的說法更加是經濟學課本的標準答案。可是,如果單單因為樓價貴便要廢除這個行之有效的機制,恐怕最終結果會更糟糕。事實上聯滙存在27年,對香港功勞遠比大家所見更深。

將港元升值非人人受惠

「穩定嘛!當年香港有前途問題,人人都不信港紙,當然要聯滙。可是,今天香港已經沒有前途問題,而且背靠祖國……(刪三千字)人民幣也快要成為世界第三大貨 幣,聯滙這過渡期產品,應該要廢除。」以上這段話,不是甚麼人所講,卻是大家都似曾相識的讀白。世民稱這種觀點做「貨幣實用主義」。

貨幣實用主義,就是認為只要拿揑得好,可以透過調節貨幣供應,令到社會上人人生活愉快,美滿幸福。可惜,這種想法最大的矛盾,就是沒有明白到,一樣米養百樣人。沒有樓的,當然會覺得上車艱難,可是,為了讓他們成為業主,便去將港元升值,結果真的是人人受惠嗎?

如果由聯滙變成自由浮動,那還可以說得過去;可是要是人為地將港元升值,那麼政府便要問責了。先撇開那些因為樓價下跌而引發的骨牌效應,那些因港元升值而盈 利不保的人,又可以怎樣呢?將滙率拉上補下,是一種零和遊戲,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愁。難道,政府又成立一個甚麼基金,去補償因港元升值而受損失的人嗎?

過去20多年,雖然香港的物價比較顛簸,但總體環境還算可以。貨幣宏觀調控,搞得不好破壞力可以很大,你會願意將這工具交給朝三暮四的特區政府嗎?

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讓香港發揮軟實力外交

李兆富 (信報 25.08.2010)
過去兩天,在電視上見到你,向傳媒說貝尼尼奧不回覆你的電話。那一刻,你的無奈,也是香港人的無奈。聽到你的聲線有點不穩,想你當時也在壓抑內心的情緒吧。

在螢光幕旁的我,已經在破口大罵菲律賓警察的無能。至今我仍然懷疑,是不是因為人質不是菲律賓人,也不是歐美強國的人民,所以才落得如此悲劇收場。如果他們是新加坡國民,打電話的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那個三世祖夠膽不回電話嗎?

特首無奈 香港的無奈 

可惜,過去的事,沒有什麼如果不如果。事實是,我們都是香港人;而且在那個晚上,這個感覺,特別強烈。平情而論,特區政府可以做的,都已經做了。

坊間輿論,七嘴八舌說你們可以再做得好一點的什麼,是風涼話。由你親自打電話給那三世祖,而不是繞過外交部去聯絡,看得出在那一刻,你已經將這些不切實際的繁文縟節,放在一旁。對,就是這一點,令我對香港人的身份又再有了感覺。

上一次香港人被身份認同的問題電擊,應該是許多年之前,一個八號風球的晚上。星期一晚上,坐在電視機旁,我忽然間覺悟到,當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大陸的同 胞身上,大家都懂得將血濃於水四個字放在口邊;可是當出事的是香港人,原來那份沉重的感覺,我們找不到任何詞彙去形容。這一晚,在推特(Twitter) 和臉書(facebook),我看到了許多朋友說睡不着。

翌日醒來,從家中的窗口望出去,見到支下了一半的洋紫荊區旗。旁邊的五星旗,則 仍然高高掛着。理性上,我明白香港只不過是中國不可劃分的一部分,不可能說港人在外遇難,就要整個中國跟我們一起下半旗。可是感性上,當全香港都在哀悼死 難者,見到洋紫荊低懸而五星旗高掛,又平添一分哀愁。

香港可以討回什麼公道?

事實上,外交部駐港副專員和特區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一同到菲律賓處理善後,也知道中央政府不是沒有關注介入幫忙。只不過,情感上總是覺得,這一刻只有香港人才明白香港人,才可以真正代表香港人向菲律賓政府討回公道。

香 港人可以討回什麼公道呢?死者已經不在人世;在生的人,內心傷痛也不可能靠物質的補償而得到撫慰。可是,每一個知道這事的香港人,心底裏永遠都有幾個疑 問:究竟菲律賓警察有否盡心盡力去拯救這班香港人?菲律賓警察為什麼要觸怒那個槍手? 有沒有香港人因為菲律賓警察的拯救失誤導致傷亡?

這些問題永遠都得不到答案,尤其是我們只可以靠菲律賓政府,去提出只會對它們有利的偏面之詞。

中央政府代出頭,結果要是不得要領,相信不少香港人都會覺得無力和氣餒。可是,若特區政府沒有主動參與施壓,香港人就更加覺得不公道。

雖然《基本法》早就清楚說明,國防外交乃中央管轄範圍。但現實上香港人有自己獨特的身份認同及期望。希望北京明白,外交部加一把口幫忙,香港人都會感激支 持,但沒有賦權予特區政府去處理及爭取香港人在世界各地的安全及利益,最終會令香港人更討厭現有的制度。曾特首,請你務必要向北京清楚解釋這個微妙的情 況。

宏觀地看,一個政府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捍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在全球化的世界,這代表除了在本國要維持治安,在若干程度上也要將治安的功 能延伸到國境以外。當然,這不是說當遇上突發事件,政府可以隨時隨地調派特種部隊拯救國民;可是,最低限度也可以令他國政府知道,事情處理得不好,必然會 帶來非常嚴重的反效果。

總統不買賬 如何施壓

那三世祖不買我們的賬,說到底就是因為到最後,我們沒有什麼能力對他做什麼。許多人誤以為,外交必然是國家對國家,政府對政府的官式對話。錯,最廣義的外交,是用盡一切方法,包括公關、廣告和遊說,影響別國的政治結果。

事實上,世界各國都有做這工作,唯獨是我們,有貿發局和工貿署駐外辦公室搞點促銷和展覽的表面工夫便心滿意足。對不起,今時今日,我們要向外推廣的,不再是鬧鐘、玩具和暖水壺;我們要人家記得的,是香港強大的價值和軟實力!

試想,要是香港駐外的辦公室,由有手段高明的公關人去驅動各國媒體去關注今次事件菲律賓政府的失誤,那三世祖還夠膽不聽我們的電話嗎?香港在七十、八十年代,本來就是帶領全球中華文化現代化的基地,為什麼在二十一世紀我們不可以是全球中華文化國際化的中心?

我們的媒體和電影事業曾經叱吒風雲,趁現在灰燼還有點餘溫,說不定可以復燃起來,將香港的價值訊息傳揚開去。說到底,外交就是影響力;沒有國際的影響力,香港便完了。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香港的軟實力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資產。

曾特首,這個是香港未來幾十年的事業,希望你在卸任前可以好好的為大家想一想。

獅子山學會創辦人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李兆富

Thursday, August 19, 2010

當年推首置壞賬極嚴重

首次置業貸款計劃的獲批貸款市民,曾有一半人拖欠還款,破產者多達逾千宗,造成壞賬;更曾發生首置貸款申請家庭燒炭自殺死亡事件。今年 5月,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在一個居屋政策研討會,就公開反對政府重推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又引當年推出首置令不少市民變成負資產甚至破產,終發生燒炭自殺死亡事件,認為政府不應鼓勵市民買樓承受風險。

全文請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819&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4360222

相關新聞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819&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4360221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乜招物式不敵托市雙煞

孫柏文 (am730 8.18.2010)

BEACON上個禮拜,政府又推乜招物物式去打壓樓市。我就即刻睇吓講乜,結論係同4月底時乜招物物式一樣,對樓市冇料到。大家都知《am730》嘅專欄 中,唔少同地產業有直接關係嘅鉅子,所以孫柏文原本唔打算講。不過因呢幾日喺我屋企樓下燒味舖食晏時,聽到太多人話呢啲措施有幾「毒」、「勁」、「狠」 等,我都想分享吓睇法。

首先,經過八萬五洗劫後,大家好少聽到政府直接話推措施打樓市。最多係用「維持銀行體制穩健」等理由,去搞啲乜招物物式,去安撫嗰啲食咗失憶藥嘅輿論分子。我見到政府話,要維持銀行體制穩健所以先推新招,睇埋有乜招時,就好嬲。點解?

其中兩個措施,第一就係唔俾人買一手樓時,喺完成交易前以confirmor即係找尾數前將單位賣出嘅摸貨轉名。第二,如果取消交易要沒收訂金,由樓價 5%,增加到10%。好,假設我開開心心買一手樓,落訂冇問題,靜心等待半年後交樓。點知我突然被炒,搵另一份工,不但人工要減(因新老闆未知我幾做得嘢 住),仲要原先喺將軍澳工業邨返工,一變變成喺東涌。層樓真係唔啱住,你想摸出,唔俾。

跟住就諗上會做按揭找尾數,點知因為人工少咗,上唔到會,想摸貨俾人又唔得,又唔可以同發展商講唔成交,可唔可以殺少啲訂。呢個情況,每個喺私人公司返工嘅上班族都可能發生,亦明要儲首期要幾耐。

咁點解政府照推?因佢哋係公務員,淨係印少個標準薪級表俾佢哋睇,已經話自己前路茫茫、香港末日。點會諗你嘅情況?你估曾蔭權真係會坐喺度諗吓你會點?佢有呢個習慣,就唔使喺佢做財爺時,香港啲燒烤炭包裝上,開始出現「珍惜生命」呢四隻大字。

講真,你就算推多一百幾廿招都好,有兩項政策不變,樓市仲係會長升長有。第一托市煞星,就係勾地表一日唔公開底價,一日勾唔到地,你都係冇增加供應。你唔 好攞幾幅黃豆咁大粒嘅地出來,就話做咗嘢。成日話底價未達標,咁你咪加個回收機制囉。底價唔等於成交價呀高官們,可唔可以唔好咁低能。市民覺得你特首咁醒 目,點解又會咁低能?你試吓連續勾出十塊八塊地,隔個禮拜就拍賣,你睇吓啲人仲敢唔敢炒?

第二托市煞星,就係我哋個聯繫匯率。美國聯儲局要印銀紙,資金湧來港,銀行息差收窄,借錢買樓超平,你敢脫鈎咩?又要壓資產價格,又要行聯匯,炒家一見, 就會買港元博升值,令更多錢湧來香港。特首,你令到頭先我講嘅個案出事,輸盡儲咗多年嘅首期,但最後原來又係冇point,除咗俾你威咗幾日外,就係極擾 民。每次有人買樓因你啲措施出事,就會又多一個仇恨你嘅人,何必呢?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場所,不斷交學費。

http://www.am730.com.hk/old_issue/issue/2010/201008/20100818/default1.html?startpage=29

港版「量化寬鬆」教育政策奏哀歌

王弼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8.18.2010)

在籌備出版獅子山學會新 書《不方便的通識》的時候,跟作者謝毅花了幾個通宵趕工。當工作至天昏地暗、腦筋再運轉不了的時候,當然要停一停,來一杯咖啡,聽謝兄天南地北,分析港青 如何把自己的失敗推卸到社會上,同時爛透的教育政策,什麼毅進、副學士到對大學學位進行「量化寬鬆」(QE)以延遲失業率,政府炮製含金量不足的大學生徒 使更多人淪為廢青。

不斷投放資源延遲失業率

我們對這惡性循環感到悲哀,但對特區政府的愚蠢亦束手無策,惟有苦中作樂,對自作孽的特區官員恥笑一番,倒也是賞心樂事。

經 過一輪衝刺,新書成功出街,一個月來跟謝兄並肩作戰,令我見識到其見解獨到和敏銳的觀察力。他觀察到一件事,令我最為深刻:「有人說,歐洲債務危機是為海 嘯第二波,但很奇怪,那些左傾的經濟和社會學者十分低調,不像第一波時空群出動,說什麼告別新自由主義;歸根究柢,是第一波源於華爾街,即資本主義大本 營,而第二波是歐洲的福利主義,即左仔眼中的天堂,現在天堂變地獄,他們自然無話可說。」 事實上,上星期到內地電視台跟工會辯論最低工資對香港和大陸的 影響時,工會代表便拋出一句:「金融海嘯後,還有誰談自由經濟?實在落伍!」不談自由經濟,那我建議不如談談工會在希臘和其他歐豬國家的偉大貢獻,他頓時 啞了。

大前研一:最低工資難成功面對希臘這盤冷水,左傾知識分子當然感到難堪,更難堪的是他們多次引用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M型社會》,以支持香港社會貧富懸殊的論點,所以政府應推出扶貧政策,如最低工資等(張建宗便曾引用《M型社會》推銷最低工資(*1))。

結 果,大前研一在上周五舉辦大型論壇,逾六千人出席,便毫不客氣地批評港府實施的最低工資將難以成功(*2) ,理由是在今天高度自由的香港,有人仍願意接受薪酬微薄的工作,是為接受訓練,以此博取未來的高工資。用香港人的說話,就是「蝕頭賺尾」。最低工資,叫低 學歷但有遠大目光的青年不能「蝕頭」,更可能把他們變成凡事斤斤計較的廢青,爭取的就是永遠是最低工資和公屋等廉價幸福。

《M型社會》被人騎劫,幸有作者澄清踢爆,雖然遲了一點,總算有個了結,但被人騎劫利用又何止《M型社會》?叫政府向教育投放資源,專家主張不斷進修自我增值,顯然是政治正確的主張。然而,教育這概念是否也被騎劫,成為那些「學者們」不斷獲取公帑支持的藉口?

一個招聘廣告,作為僱主,當我收到無數擁有副學士加公開大學學位的應徵者,很多二十五歲才出社會做事,都是學校助教、教老人家上網等一年合約的政府工,最大問題是每份工都做不長。行將三十,工種轉來轉去,期間一定進修「洗底」,而工資卻永遠停留在一萬元水平。

政府投放資源捉錯用神

我 不禁要問,政府投放這麼多資源,圓這些人的大學夢,他們亦付出不少金錢,遑論當中心血,但到頭來獲得的與他們的大學夢有很大的落差,特區政府的教育「量化 寬鬆」政策,製造含金量不足的大學生,有的沮喪過度淪為廢青終日「掟蕉」,正是如此。反之,當我認識到不少人,中五會考「肥佬」後立定決心出社會工作,經 歷十年紮實的工作經驗,雖說不上出人頭地,但不愁工作,工資比上述的大學生要高,有的更做起生意來搞得有聲有色。可惜,無論是貨幣或教育,「量化寬鬆」是 條不歸路,日本美國都逃不了,對特區政府還能有啥寄望?

註:(1)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2008年11月14日於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晚宴致辭全文。(2)2010年8月14日《信報》第五頁。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王弼

Monday, August 16, 2010

私隱應防障 過猶反招損

祝越山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8.16.2010)

  私隱絕對是2010年新聞焦點之一。繼香港人大叫「八達通回水」,金管局乘勢執行家法,揭發6間零售銀行,在過去5年轉售客戶資料作推廣用途。(編按: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14日表示公署正調查涉及共八家銀行的處理個人資料個案。)
  跳出香港,《華爾街日報》在7月底,發表了一系列題為「What They Know About You」的調查新聞報道,逐一揭露最熱門的網站背後放置的追蹤程式。
  踏入8月,南韓政府又高調殺入谷歌的辦事處,理由是懷疑谷歌製作實境地圖時,街景車蒐集了無網絡的資料;事實上,同一件事,香港的私隱專員公署也曾高調介入。
網上追蹤程式 記錄資料轉售
  掌握在民營機構手中的個人資料,有時候確實遠高於我們想像。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調查,網上字典dictionary.com,放置的追蹤程式竟然高達234個;就連《華爾街日報》自家的網站,也放置了64個追蹤程式。最企理乾淨的只有非牟利的維基百科,一個追蹤程式也沒有放置。
  這些追蹤程式,大多數都是為了網上廣告而放置。谷歌、雅虎和微軟的追蹤程式,會因應消費者的瀏覽習慣,提供相應的廣告,而且這些大公司都會讓消費者選擇終止程式的追蹤。可是,部分比較侵犯性強一點的追蹤程式,除了瀏覽習慣以外,還會記錄消費者的個人資料,甚至將這些資料轉售。當然,原則上這些網站的聲明,為了符合法規,都有詳盡的說明,可是真正會留意箇中細節的又有幾人?
  說到底,隨社會發展,資訊科技愈進步,私隱的問題也愈複雜。100年前,攝影技術剛剛普及,私隱問題首度被關注。後來,到了60、70年代,電話普及之後,私隱又再成為法律界的熱門課題。時至今日,現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無論做任何事情,難免會留下點痕;加上互聯網的應用日趨普及,私隱問題最終還是要再辯論一次。
政府屢洩密 威脅不遜八達通
  「私隱問題還有甚麼要辯論?消費者的一切個人資料,掌握在商業機構的手中,你安心嗎?」個人資料,掌握在商業機構的手中,消費者當然要知情。可是,文明社會理應更擔心政府掌握市民的個人資料。
  可惜這一點,似乎並非主流輿論對私隱問題的關注所在。
  印度政府向Blackberry手機製造商Research in Motion(RIM)下最後通牒:除非RIM在8月底之前,向印度政府保安機關開放加密技術程式碼,Blackberry的Push Mail服務將會被封鎖。也就是說,印度政府要讀取Blackberry用戶的電子郵件,RIM被迫進退維谷:放棄消費者的私隱,或者放棄世界上最高增長的印度市場。
  是不是民間的私營企業就信不過,公營機構和政府我們就可以放心將資料交託?過去數年,警方和醫管局都曾屢次爆出市民資料外洩的事件,雖然事件並不涉及資料轉售圖利,可是對有關人士的影響和威脅,絕不低於近來全城哄動的八達通事件。
平衡牟利保私隱 新經濟王道
  八達通出賣私隱事件,輿論焦點本來放在消費者權益上面。不過,因為八達通公司行政總裁陳碧鏵前言不對後語,整件事由私隱和消費者權益的討論,變成了民粹的政治秀,深層次的政策問題卻從來沒有被觸及到,實在非常可惜。公道一點說,八達通的積分獎賞計劃,以提供優惠吸引消費者,另一方面為其他企業提供促銷,本來是雙贏。當然,大前提是透明和公道的條款披露,讓消費者應該要清楚明白知道,自己得到的數,其實是靠出賣資訊換回來的。
  民間的私營企業會善待消費者私隱,也是新經濟的模範。搜尋工具龍頭谷歌,就是靠掌握個人資訊,來創造價值賺大錢。08年在谷歌的總部,曾經流傳一份長達7頁紙的文件,其中便討論了應否將消費者的資訊出售圖利的問題。這些都不是容易做的決定,但最終在長遠商業利益的考慮下,谷歌仍然決定以保障使用者私隱為先。
  新經濟的生意模式,已經不是簡單的買買賣賣。雜誌Wired的主編Chris Anderson更加出了一本書《Free》,主張免費才是正道。當然,這些免費午餐也有成本,企業可以將使用者的資料用來創造價值,又可以保障個人私隱,自然是新經濟的巨人。從過去幾年的發展看來,對這一個趨勢的最大威脅,反而是來自政府的執法機構。
  盲目地將私隱的概念推到極端,上綱上,最終只會扼殺創意。最簡單的比喻:假如100年前,攝影技術剛剛普及的時候,政府為了保障一般人的私隱提出立法,規定相機的使用,照片的發布等等,相信今天的媒體生態會非常的不一樣。

不宜為隱蔽青年解脫

施永青 (am730C 觀點 8.16.2010)


近年,青年人中出現了隱蔽一族。他們讀完書之後,不積極出外找工作;有時找到,也做不長;大部分時間閒在家裡,把自己的房門一關,就沉醉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裡,既不關心外面的真世界,亦不關心自己的家人與自己將來的命運。

傳媒在談論這種現象時,都傾向把它視作一種社會問題,從各種社會因素,去解釋出現隱蔽青年的原因。有些傳媒更把問題歸咎政府,認為是政府的政策失當所造成。

傳媒的這種取態,有時會令青年人把自己的選擇合理化,覺得一切都是社會的錯,自己反而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曾問過一個隱蔽青年,為何不嘗試去找工作?他卻埋怨社會歧視年輕人,不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即使肯請的,也只留給有關係的人,他出生寒微,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好工。餘下來的,工作死板,又沒有發展前途,五千元一個月,根本不可能養活自己。社會沒有理由逼他去接受老闆剝削。他說,得政府設立最低工資後,他才考慮是否值得出社會工作。

我並非說社會沒有責任,但我不想附和這個青年的想法。我勇於出來做醜人的原因,是這種想法會耽誤青年人的生命,我是關心他們才去說這些他們聽來刺耳的話的。

青年人可要明白,社會總是不完美的,任何時候,都可把問題歸咎給社會;難道我們在社會問題解決之前就放棄自己的生活嗎?人只能調節自己去適應環境,不能妄想環境改變去適應自己。等適合的環境出現後才去生活是不切實際的。

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即使你相信還有來世,但那也只會是一個人的生命。因此,我們必須把握好當下還屬於自己的生命,即使在客觀環境不盡如意的情況下,也得盡可能令自己活得有價值一些,莫讓自己的一生不知不覺中隨時間溜掉了。

我們不難看到,即使生活在同一樣的客觀環境下,一樣有人活得好,一樣有人活得不好,關鍵是肯不肯去博一鋪吧了,生命只能在奮鬥中才能產生光輝;年輕時就隱蔽,很容易導致年長時的懊悔。

青年人可能會問,在現時的環境下去奮鬥會有成果嗎?這當然沒有人可以保證,但正因為沒有保證,才需要我們去奮鬥。我年輕時讀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深被這個故事所啟發。

老人出海,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幾經搏鬥才把魚拉近小船邊,但魚太大沒法拖上船,只能繫在船邊拖回去,回程中不斷受到鯊魚的攻擊,馬林魚的肉全被鯊魚扯食,只剩下一副魚骨。老人花了這麼多氣力,好像一無所獲,但海明威描寫老人與海的搏鬥過程中,卻讓我看到生命的真諦。

人死的時候,一樣也甚麼都帶不走,因此,生命不在乎你有多少收穫,而在乎你選擇如何過你的生活,生命的價值是在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雖只剩下一副魚骨,老人的搏鬥,才令他不枉此生。

(轉載自2010816am730C觀點)

被騎劫的「M型社會」論

孫柏文 (AM730, 8.16.2010)

BEACON

上周五晚,孫柏文到機場隔離亞洲國際博覽館聽演講。這位演講嘉賓係八足咁多爪,話係馬來西亞前總理Mahathir在任時十幾年顧問,又係薄熙來大連做市長同市委書記時發展戰友,當然亦03年曾經發表過「M型社會」論日本人大前研一。

未去前,聽人講佢咁巴閉,佢履歷又咁厚,搞到我對佢預期咁高。真係不能否認我去原因,其中有少少係睇佢點樣遜預期。聽完佢演講結論係,勁超預期!作為一個有時扮演預言家佢,對人口分布及走勢,同人口分布對社會影響分析,都令我大開眼界。如果問我從大前研一講話中,我聽到佢覺得,我國最大長遠隱憂,就必定係一孩政策後遺症。

長遠而言,中國必步日本後塵,人口老化令勞動人口大減,但呢個不能改變人口走勢下,內地經濟結果未必同今日日本一樣,因為佢亦同時舉出好多日本不應有政策。如佢話日本有好多老人優惠,係一刀切型式,只要你夠年齡就可享用,如搭車免費等。咁作為仲估自己係站在道德高地你,一定會話:「好呀!敬老。我都有生果金,都係一達65歲有得,日本有幾先進呀!」不過佢話,日本老人家平均資產達35萬美元(約273萬港元),亦無負債,當你要冇資產,又收入低後生仔女交稅俾優惠有豐厚資產老人家時,國家經濟、國力同上班族生活水平大受影響,故要立刻停止所有一刀切型式老人優惠。

如果係一個香港人講以上說話,仲唔俾你班無所事事、七一著紅衫上街講粗口人掟蕉?哈!好似真係有個香港人立法會議事廳講過,而佢真係俾著紅衫人掟蕉!哎呀,最衰紅衫後生仔冇錢買車飛入機場,如果唔係睇佢俾大前研一6,000個fan屎圍,必定係賞心樂事。不過佢話一孩政策最大禍害,係當日本人自己開始自動生一個時,一孩係冇衝勁。公司話要派呢人去東歐、南美等做開荒牛,佢就會一百幾廿個理由話唔去。唔似以前幾兄弟姊妹時,細要出去博。

大前研一「M型社會」論,係話日本中產愈來愈少,一係有錢,一係低下階層。而特區亦有好多人話M型社會呢度出現,所以要政府做。

本地有人話,M型社會即貧富懸殊,最近就「成功爭取」最低工資。至於演講完畢時,主辦單位俾我傳媒20分鐘發問,咁我亦把握機會問,特區應否有最低工資?大前研一好簡單話:「唔應該!」佢話好多人香港呢有自由地方,特別係後生仔女,想要一份今日人工低,但換來未來高人工工作,倘有最低工資,佢就冇機會博,令需要工作經驗學低下階層,永遠冇得爬上去,令社會更M型。所以唔該某些人唔好再騎劫「M型社會」論,因大前研一都反對香港有最低工資!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場所,不斷交學費。

逢周一、三刊出

利字當頭:今日高價明日低價

利世民 (Apple Daily, 8.16.2010)

大約三星期之前,世民在將軍澳某地產代理的櫥窗,看見一張非常抵死的樓盤廣告紙。標題八隻大字寫:「今日高價.明日低價」。
廣告在促銷的是某個九十年代中落成屋苑,一個頂層複式千八呎一手巨宅。話說這個屋苑的發展商,曾經在將軍澳區非常積極;這個特式單位,相信是發展商一直惜貨拒售,等了十多年,終於放盤。叫價千二萬,送相連車位一對。世民將這個廣告貼到臉上,加了這麼一句註腳:「那麼等明日低價才買吧!」
另外,區內另一個龍頭屋苑,上星期錄得一宗頂層單邊無敵全海景單位的交易。這個單位的業主,剛巧是世民相識的。這戶人家不但喜歡這屋苑,跟街坊的友誼亦非常深厚。究竟買家出了甚麼價錢,才可令世民這位朋友心動呢?打個比喻:有一位股票投資者,手持一隻大藍籌好多年,經歷過好多風浪,終於都受不了誘惑將股票放出去,就算價錢未見頂,相信也是一個很強烈的警號。
新招未傷炒家反損用家
上星期五,政府出招。翌日,世民已經發覺,地產代理將利好樓市的標語除下。世民最喜歡的一句:「賣地成績好,八十後置業要趁早」,創意不算足,但勝在夠樂觀,被拿走了。
是地產代理和曾司長有默契嗎?還是地產代理都不敢唱好,免得有價無市?市好抑或市差,經紀總有生存的一套辦法,惟獨是當預期與現實落差太大,沒有成交,經紀的生意才會慘淡。據說,近幾個星期,睇樓客的人數急跌,可是放盤業主的叫價又企得非常之硬。結果會怎樣呢?
政府的招式,對炒家沒有影響,可是對真正的用家,成本卻增加不少。唉﹗這個特區政府,如今出手,到頭來外圍出現雙底衰退,北水截流,樓市插水,必定要多揹一隻黑鑊。
利世民

Friday, August 13, 2010

利字當頭:免費居所

利世民 (Apple Daily, 8.13.2010)

今年五月,曾蔭權提出就資助置業進行公開諮詢,不經不覺,時間已過了一半。接近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有些收集回來的意見,確實教人大開眼界。據說有意見認為居住權是人權,所以政府有責任為他們提供免費居所。

這 次,輪到世民無言以對。過了幾秒, 一定神,我即時反問:「講真定講假?唔好將惡搞當真好喎!」消息人士:「堅o架!佢哋話唔要做樓奴。反地產霸權嘛,你未聽過咩?」世民:「香港有人好想交 重稅咩?世界上除咗香港,有邊度可以有教育、醫療、公屋等福利,不過又同時可以維持低稅制?無賣地收入補貼,錢從何來?」消息人士:「交稅?香港有幾多人 交稅?你覺得佢哋有資格交稅咩?如果係佢哋就唔會咁天真啦!」

復建居屋亦難減怨氣

公道點說,香港地就算是有交稅的中產,近來也會有點火氣。過去十年來不滿的情緒一直在膨脹,實在沒有理由單單針對九十後。說到底,當社會上越來越多人認為機會不是屬於自己,自我失落的感覺也會慢慢變質,轉為對世俗的不滿。可是,機會真的越來越少嗎?

對 不起,機會是要自己發掘,既要勞力,更要勞心。那些排隊報讀毅進都要父母陪的人,會懂得去發掘機會嗎?就算工資立法、工時立法、強制罷工法、競爭法、全民 退休金,甚至全民免費交通和全民免費居所等逐一成為事實,飯來張口的人,依舊不會有內心的滿足,因為他們永遠都要找理由解釋:為甚麼別人有創造能力,他們 沒有?為甚麼他們要單方面依附在別人的成果?

政府搞甚麼,其實都是多餘。世民夠膽斷言,就算復建居屋,怨氣一樣不會減少。我只有一個請求:居屋也好,免費居所也好,這些天天嚷着反地產霸權的人,自己去起他們的烏托邦,好不好?

利世民

無法升上大學 不如及早工作

施永青 (am730, 8.13.2010)


會考放榜,友人的孩子成績欠佳,問我如何是好。

我說,孩子的成績好不好,做父母的應該早已心裡有數,到派了成績表才來考慮前途問題,是否遲了一點。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升上大學,但大學學額有限,必然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被淘汰。


有人認為,政府應該增撥資源,多設大學學位,以讓更多的中學生可以升上大學,無需一畢業就要受打擊。但據我觀察,現在的問題不是出在大學學額不足,而是中學畢業生質素不足,勉強讓程度跟不上的中學生也升上大學,既辛苦大學的老師,又浪費學生時間。

據一些在大學工作的朋友告訴我,現時有些非一流的大學,要收齊合資格的新生學額也有困難。大學為了避免收生不足,被政府削減撥款,不得不接受一些,在他看來不符合資格的學生入大學。他認為,如果中學教育的質素不提高,再增加大學學額也沒有用。

不過,要提升中學教育的質素似乎並不容易,其他發達國家都有這個問題,相對來說,香港已算做得不錯。


事 實證明,讀完文法中學再升大學這條路並非人人可走,家長應及早衡量自己的子女是否讀書的材料,否則拉牛上樹,大家都辛苦。若果決心要讓子女升大學,那就得 從小就培養好子女用功讀書的習慣,花多一些精神時間去關注子女的學業成績。這些都是要肯犧牲作付出的。不然的話,就得接受子女很可能沒有機會升上大學的現 實。

若然子女的成績不好,我傾向早點讓他們出社會工作,而不是再去讀甚麼副學士課程。因為透過讀副學士升上大學的機會率,比讀中學的時候更低。有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之所以不斷再報讀不同的課程,只不過是為了逃避出社會工作罷了。這樣花時間去「讀書」,不如早點出社會工作,積累多些經驗好了。

其實,社會上的工作,並非全部都需要大學生才可以做的。社會上的工種,基本上可分成兩類:一類是以學校裡學習得來的知識為基礎的,如律師、醫生、工程師之類;另一類是主要靠經驗積累的,如技工、推銷、體育教練、娛樂表演等。第一類工作有認可的專業資格,工作比較穩定,一開始就有比較高的收入,第二類的工作的好處是門檻比較低,沒讀過大學也可以入行,但不代表沒有前途。隨著經驗的增長,技術能力就會不斷提升,一樣可以行行出狀元。


我以前有個學生,讀書成績不怎樣好,初中畢業就去了學做廚師,由做茶樓,轉而做酒店,後來更自己創業,成就不比其他有機會升學的同學差。中學成績欠佳的同學,無需以為自己再沒有前途。社會上的大學生,很多都是替中學生打工的呢!


(轉載自2010813am730C觀點)


Thursday, August 12, 2010

編輯自主與政治角力

施永青 (am730, 8.12.2010)

am730,我一向強調要讓員工有更多的自主空間,但我甚少附和編輯自主的論調,因為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並非絕對的。

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樂於讓自己的自由意志盡情舒展。因此,好的營運系統應予每一個成員都有盡量多的自主空間,而不是某一類崗位上的人才有。編輯要自主,記者要不要呢?美術設計要不要呢?當然是人人都想要。

然而,編輯由於職責的關係,需要有一定的主導權。當大家有不同意見時,最後得由編輯來拍板,否則工作就無法進行。編輯的這項權力,是工作崗位賦予他的,並不代表做編輯的人一定是對的,其他人非聽他的話不可。當機構內大多數人都不認同他的時候,他作為編輯的職位就會不保,他從崗位上得來的權力也會失去。

既然編輯並非必然正確,那編輯的自主權就沒有理由不可受到挑戰。既然編輯的權力來自工作崗位,並非天賦,那他的權力亦沒有理由不受制約。他的權力既然是他的工作機構授予的,那他的工作機構當然可以把這權力撤回。

近年,編輯自主之所以會被強調得那麼絕對,其實是各派政治力量角力所造成的。不同的政治力量都想借助傳媒作為自己的宣傳工具,都想安插自己的同路人做上傳媒編輯的位置。因此,每當這些屬於自己友的編輯,工作受到干擾,或職位可能不保時,就打出不可干預編輯自主的旗幟,向各敵對的政治力量施壓。相反,若果當敵對立場的編輯被制約的時候,他們不但不會維護他的編輯自主,而且還會覺得理應如是呢。

由此可見,即使是那些經常強調編輯自主的人,其實也只是視此為一種政治角力的工具,並非真的想賦予編輯高於一切的自主權。

一般而言,編輯自主的口號都是拿來針對資方的,因為最有能力干預編輯工作的就是公司的老闆。然而,編輯的權力來自老闆的委任,在現有法律基礎上,用這個理由去抗拒老闆的干預,只能造成輿論上的壓力,並不能真正削弱老闆手上的權力。

現實是老闆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思想取態,也應該有權參與政治活動,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財政狀況就剝奪他的政治權利。這樣的想法豈不是與文革時限制資本家參加政治活動如出一轍?因此,我們不應排除傳媒的投資者,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利用他手上的資源與營運能力,去利用傳媒去追求他的政治理想。說到底,要辦傳媒,也總得有資本家的參與。

在西方社會,其實不同的報紙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背後有相應立場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都會在不同的程度上參與編輯方向的制訂工作,所謂編輯自主亦只是相對而言吧了。

我在am730甚少干預編輯的工作,是因為我「無為而治」的理念,而不是因為我認為編輯的工作是完全不受制約的。


(轉載自2010812am730C觀點)


利字當頭:美國經濟

利世民 (Apple Daily, 8.12.2010)

今日,又來無獎問答,主題是美國經濟。
問題一:聯儲局調低經濟復蘇預期,代表甚麼?
答案一:聯儲局又不是上帝,他們對未來的預測,不會比大家好多少。事實上,聯儲局手上的一些數據,大家都有,至於如何解讀,則見仁見智。說到底,調低經濟復蘇預期,是因為就業環境仍然不好。市場創造不了職位,人就會埋怨,政客就要捱鬧。第四季就是中期競選,你認為聯儲局有沒有政治壓力?
問題二:美國經濟很差嗎?為甚麼過去幾個星期美股仍然繼續升?
答案二:美國有些州,經濟差得嚇死人。像拉斯維加斯,有人說那裏的樓市永遠都不會見家鄉。像底特律,更加似一個長期病患者感染了急性肺炎,看來救不回來了。其實美國在廿世紀,經歷過轉型的地方,有些成功,有些失敗則由盛而衰,更有些從後急起直追。所以,將美國當作一個整體去看,有時候會錯得很厲害。再者,美國企業的收入早就全球化了。早幾個星期是美股的業績期,很多企業盈利都遠超預期,美股整體表現也不錯。可是,過了業績期,又要洗牌重來,要個別公司去看了。
量化寬鬆會上癮
問題三:會有第二次的量化寬鬆嗎?最好的投資策略是甚麼?
答案三:量化寬鬆是會上癮的。根據另類觀點網誌zero hedge的分析,聯儲局的量化寬鬆,對比國家經濟的規模計算,只及當年日本超寬鬆的七分之一。前面的路還遠呢!投資策略?悲觀的人,還是不要投資好了!現金放,不會咬人。通脹嘛,當另一類稅,這樣想心理會平衡一點。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http://news.hotpot.hk/fruit/art_main.php?iss_id=20100812&sec_id=15307&art_id=14336286

利字當頭:美國經濟


今日,又來無獎問答,主題是美國經濟。
問題一:聯儲局調低經濟復蘇預期,代表甚麼?
答案一:聯儲局又不是上帝,他們對未來的預測,不會比大家好多少。事實上,聯儲局手上的一些數據,大家都有,至於如何解讀,則見仁見智。說到底,調低經濟復蘇預期,是因為就業環境仍然不好。市場創造不了職位,人就會埋怨,政客就要捱鬧。第四季就是中期競選,你認為聯儲局有沒有政治壓力?
問題二:美國經濟很差嗎?為甚麼過去幾個星期美股仍然繼續升?
答案二:美國有些州,經濟差得嚇死人。像拉斯維加斯,有人說那裏的樓市永遠都不會見家鄉。像底特律,更加似一個長期病患者感染了急性肺炎,看來救不回來了。其實美國在廿世紀,經歷過轉型的地方,有些成功,有些失敗則由盛而衰,更有些從後急起直追。所以,將美國當作一個整體去看,有時候會錯得很厲害。再者,美國企業的收入早就全球化了。早幾個星期是美股的業績期,很多企業盈利都遠超預期,美股整體表現也不錯。可是,過了業績期,又要洗牌重來,要個別公司去看了。
量化寬鬆會上癮
問題三:會有第二次的量化寬鬆嗎?最好的投資策略是甚麼?
答案三:量化寬鬆是會上癮的。根據另類觀點網誌zero hedge的分析,聯儲局的量化寬鬆,對比國家經濟的規模計算,只及當年日本超寬鬆的七分之一。前面的路還遠呢!投資策略?悲觀的人,還是不要投資好了!現金放,不會咬人。通脹嘛,當另一類稅,這樣想心理會平衡一點。
利世民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Lion Rock's August Newsletter

Lion Rock's August Newsletter - http://bit.ly/AugNwsltr

人命值錢有錢

孫柏文 (AM 730, 8.11.2010)

BEACON
噚日,孫柏文搵個街坊傾我住棟大廈時,聽到收音機話甘肅舟曲縣八八山泥傾瀉有幾嚴重。無辦法,當國家大、人口多時,一有天災就會後果嚴重,最緊要係救援行動快同有效率。

收音機新聞話,國家領導人噚日北京開會傾點救人,會後就話全力搶救居民性命財產。我位街坊朋友一聽到呢句說話,就即刻講:「依家內地真係文明好多,內地人命開始值錢。」其實,我係同意街坊說法。多唔好講,記得好幾年前華中暴雨成災,主要河流河堤岌岌可危。當時,電視畫面影住解放軍軍人,爬上河堤紮營,然後拉條紅底白字橫額,寫住「堤在人在!」我諗大家反應,同我應該都一樣,就係「咁堤不在呢?人又會點?」人命,就算已預會為國捐軀都好,都唔可以咁搞。我細個成日聽長輩講,佢話內地人命唔值錢,講到好似泥一般咁賤,不過,近年天災後政府反應,都起碼唔會再無端端擺軍人咁危險地方。

睇到呢度,大家可能會問:「人命開始值錢係個會持續大趨勢,咁有冇產品同服務係會愈來愈多需求?」呢個當然有。就係會減低死亡率產品,亦即安全產品。

咁如果你想投資落去呢個「人命會愈來愈值錢」概念,特區股市係有一間公司做呢門生意,呢間就係中國自動化(569)。呢間公司係做內地鐵路同石油、化工業安全系統等。

大家問自己,馬路有意外,就唔係新聞,不過,每次鐵路有意外就係大新聞。所以如果我係負責鐵路官員,一定會買多安全系統產品,仲要係購自中國自動化呢龍頭公司,因為一旦touch wood出事,都可以有人鑊。

至於石油、化工業安全系統需求,呢個英國石油(BP)漏油後,相信世界對呢方面需求會更加厲害。只要內地石油、化工廠做得比BP好,就算未能「趕美」,都先可「超英」。

仲有,如果你要預測中國自動化未來生意增幅,唔可以單單話「起多幾多鐵路就多幾多張單」。原因係,原有鐵路網,想將鐵路網回報增加,只要行多火車,同埋行得快就得。不過,當車多又快時,就要現有鐵路網增加安全系統投資。

點都好,重視生命呢個趨勢,絕對係國家一個好現象。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場所,不斷交學費。
逢周一、三刊出

利字當頭:八十後老闆

利世民 (Apple Daily, 8.11.2010)

以下,是一個八十後老闆對九十後打工仔,非常有啟發性的一段對話。
八十後:「我都係勸你這種大學生,無謂繼續呢間細公司捱苦。十年前,我就好似你一樣,電訊公司做data entry;打100個record,有50個搞錯,非常之hea。可惜,呢類data entry工作,老早搬晒去大陸。你想做呢類工,返大陸搵啦。」九十後打工仔不知如何對應。

八十後老闆見夥計一聲不響,繼續教訓:「如果你話:『得少少錢,又要請大學生』。
我想話你知,讀大學係你個人選擇,無人逼你。我又唔一定要請大學生。你讀完大學,並唔代表你真係做得。呢一點,希望你呢一刻會明白。算罷啦,我都係打算炒你。不如你話我知,點解我要留你?」

九十後:「老闆,我以後唔敢返工上網,我會努力做。」八十後:「努唔努力,你自己先知。不過你hea,最終蝕底係你自己。我唔介意你同我講:『老闆,我要幾多幾多。』只要你值呢個價,幫我搵到條數,我真係好樂意畀。又或者,你條氣更加唔順,自立門戶搶我客,我都只會話你叻仔。做生意,預同人爭生意。我寧願一個抄我橋人同我爭。你明唔明?」

收人工就要交貨
九十後打工仔繼續無言以對。八十後:「呢度唔係學校,你頭先語氣就好似中學生見訓導主任。辦公室,唔該你明白乜叫deliverables。我出錢請你,唔該你秤自己交貨值唔值。如果連呢樣都唔識,你又點同我講價?」九十後打工仔仍然沒有任何回應。

這位八十後老闆,和世民相識於十多年前。那時,他讀完中七便入行做珠寶。十多年了,他三十出頭,雖經歷過三次大型金融危機,但他有三層物業在手上。誰說香港沒有白手興家的故事?
利世民充

「低B 」與否 一念之差

王弼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8.11.2010)

日本朋友曾告知,大前研一來香港,本來忘記了,不過看到作家陶傑幾天都在其專欄談論這位日本大師的最新著作《低IQ時代》,他自己還對所謂鬥低B、集體低智國家有詳細分析和獨特的見解。文章也引述大前研一對防止成為低IQ一族的建議,就是「只要自己用點大腦,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就行」,說得容易。

不過,就最近包致金姪女Amina襲警事件,民眾的激烈反應,要一個人堅持在龐大的低B暴民、廢青、吹水專家中「用點大腦,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實在是強人所難。

低智民族缺獨立思考
在集體低智國家中,人民拒絕用腦,名嘴就投其所好,稍為肯用大腦思考的人,出來說句質疑群眾的話,都會給名嘴和廢青們謾罵,是注定沒有好結果的。最終,有腦筋的人都成為醒目仔,一個民族的獨立思考能力,就這樣給自己人閹割淨盡,其毀滅力更勝異族的種族清洗。
然而,英國人留下的司法制度不夠完美?很簡單,不如改革司法制度,讓特首依據民意,再經立法機關討論任免法官,就像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說來個「三權合作」,好不好?

又或是覺得「三權合作」的民主成分太低,那不如從今以後,人民拿他手上的神聖一票,對疑犯進行公審,公投過後,少數服從多數,疑犯一經定罪,就地正法,或推出金紫荊廣場抄斬,如犯人擁有「良好背景」,有家族成員是什麼法官議員,更是罪加一等,應立刻處以磔刑,好嗎?

不要以為司法制度「民主化」是什麼嶄新的事物,四百年前北京市民便非常「民主地」審判袁崇煥(當時北京百姓都認為袁通敵,恨之入骨,紛紛生吞其肉)。

四十年前的神州大地,以香港網民名嘴的角度來看,更應是中國司法制度「光榮一頁」。犯人愈是有背景,遭遇愈慘,國家主席就被人民公審不知千遍萬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後來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兒子被民眾定罪後,就往窗外拋。

當時每一條村,人民行使公民權,對村長、鄉親父老過往所做錯的問責,犯人一旦申辯,村民便一巴掌往嘴上打。

司法民主化甚至拓展至社會上最不民主的單元──家庭,兒女們絕不偏私,把父母帶到街上,親自審問施刑。所以,如果覺得英國人的司法制度不好,香港的司法制度要「民主化」,只不過是回歸祖國的懷抱,實在是有例可援。

司法制度從來不完美
在Amina案件中,廢青名嘴們說香港的司法制度已死,只會偏袒富人。既稱已死,即香港的司法有「生」的時候?什麼時候?獅子山學會明白他們緬懷港英的統治,但只要曾在港英時代生活過的香港人,對身邊的事留意一點,便知英國人的司法制度也不是完美的,不論是回歸前後,都是這樣。

我從小就有留意電影的台詞,每逢警方展開拘捕行動,第一句話就是「你有權保持緘默,但你所講的一切將會成為呈堂證供」,而壞人的反應(通常都是有錢人)就是要找律師才回答警察的盤問。

決定權「外判」予政客
不能否認的是,司法既有制度,就會對熟識遊戲規則的人有利。有錢人可以聘用律師為自己辯護,很多時候都輕判一點,不值得大驚少怪,常識而已;同時,可見司法制度也有其局限性,不應完全迷信。

然而,在低IQ時代,香港人對社會看不上眼的事,都不用自己的腦袋解決問題,而是希望外判這個決定權予政客,讓他們立新法例監管:競爭法、禁煙、最低工資、保護樹木、食物標籤……;當人低B到連自己吃什麼都要政客為自己分辨時,繼續的立法,擁有「良好背景」、有後台的人還不掩半邊嘴偷笑?

當人民拒絕用腦,政客們當然樂於代勞幫你決定未來。最新消息:控煙辦主管林文健接受訪問時表示,對於有人寧願犧牲健康亦堅持吸煙,令他大感迷惑,說「點解仲有人講要食煙權利」。依這芝麻綠豆官的邏輯,現在有更多人寧願犧牲健康亦堅持食薯條和乾炒牛河,那是不是我們沒有權利享用這些食品?如果有人不甘於成為低IQ社會中的一員,多想這類問題吧!低B與否,只在一念之差。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王弼

Monday, August 9, 2010

辦am730初期的資金考慮

施永青 (AM 730, 8.9.2010)

在籌辦am730的初期,慫恿我「去馬」的人說,有五千萬元起動資金已經足夠,之後應可以以戰養戰。不過,亦有持否定態度的朋友企圖勸阻我。他們認為,想埋班的人想拖我落水,等我「洗濕個頭」之後,就會叫我增資,將來就多多都唔夠蝕。

經過一番盤算,我亦覺得五千萬可能只是僅僅夠,要出現事事順利的最佳景況,才有機會成功。但我知道,一份報紙由創辦到收支平衡,絕非一年半載可以做到的事。始創期愈長,中途出現波折的機會就愈多;我們做預算,就不能單以最佳的景況去推算;必須為突如其來的意外,額外預一筆應變基金。

我以前雖常在傳媒上業餘玩票,對傳媒如何運作亦有一定的了解,但這始終不是一門我認識的生意,我寧願預得鬆一些,好過中途出現資金短絀,以至打亂陣腳,功虧一簣,白白把之前打好的基礎也浪費掉。

我見過不少朋友,就是因為對困難預算不足,以至本來有機會成功的生意,亦不得不中途放棄。因此,我決定把原先建議的五千萬股本翻一番,變成一億,作為我這次新嘗試的上限。

我明白,做生意最好破釜沉舟,全力以赴。我創辦中原時,就是持這種心態的。然而,中原是我當時唯一的事業,是我人生的希望所在,我不得不這樣做。但am730只是我本業之外的另類嘗試,不應該讓這類嘗試去拖累我的本業與我的家庭。因此,我必須為我的投資作上限,一億就是一億,若果不成功,就不再加碼,以免拖得愈久,就愈捨不得抽身。

我的打算是先用五千萬作首階段嘗試,測驗一下原先的預期是否不切實際。我知道五千萬是不夠的,但起碼可以看到是否值得再博第二注資金。如果全無起色,那加碼也沒有意思,不如早日自我了斷,起碼不會弄到破產時,連欠下員工的薪金也付不出。

我告訴員工,必須在頭五千萬用盡之前,讓我看到,公司的業務是在不斷進展的,而且在用完第二個五千萬之前,公司就可以進入持續盈利的狀態。不然的話,我不保證我會投入第二個五千萬。

有公司的管理人員勸我,不宜把這種取態告訴員工,怕會影響士氣。事實上,當時的確有行家藉此來中傷我們,說我們快彈盡糧絕,離關門不遠矣。但我不想用謊言去欺騙員工,我寧用高透明度的方式,讓員工知道公司的財政實況,以決定自己未來的取向。由於我們的員工對公司知道得多,謠言反而起不了作用。

相反,當員工知道公司在財政上的局限後,都主動為公司節省成本,善用資源,亦不會在不當時刻向公司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正因為有員工的主動配合,am730才得以用低消耗的模式,短時間裡到自己的存活之道。
(轉載自2010年8月9日am730C觀點)

香港息口追美趕日

孫柏文 (AM 730, 8.9.2010)

BEACON
如無意外,今日各大報章財經或地產版頭條,又會係過周末有幾多地產物業成交,個價又破新高。其實由97年至今,孫柏文見過好多負資產個案,香港人買樓其實已經保守好多。但樓市不斷升時,當負資產變正資產,冇樓人開始焦急,以前打死都話自己唔買樓人,都忍唔住,唔買都要望。特區係有人會一次過俾晒錢買樓,但當借錢平,唔借就好似好傻咁。甚至有人叫你保守唔好借盡時,你客氣就鬧佢戇直,如果佢已經有樓,你分分鐘鬧佢「涼薄」,想結束你個置業夢。
多唔好講,上周四長江實業(001)及和記黃埔(013)公布業績,主席李嘉誠叫大家買樓最好首期五成。我身邊第一、二、三代(即1975年前出世)香港人,全部都冇乜點出聲,默默諗番九十年代尾、千禧年代初慘況。不過第四代香港人,好多既第一個反應係:「五成首期?你估我係李嘉誠呀?」咁呢班第四代香港人中,其實仲有一班人,就算有首期同還款能力,依家都唔肯買樓。原因係,佢相信利息係幾年後會飆升。不過幾日之後,可能連呢班人都忍唔住,衝入樓市。
息口,係貨幣政策決定。貨幣政策中,每個政府要價格穩定、息率、匯率,三個政策目標中揀一個,貪心想控制多過一個就會失控。大家都知香港貨幣政策就係揀匯率穩定,亦呢個範疇上非常成功,因冇人信俾7.8港元換唔到一美元。但就等於我用息率係花旗國個,要全面硬食帶來資產價格變動。本周控制花旗國貨幣政策美國聯儲局議息,我相信會議將會令之前講過唔買樓等息升完先算人,都投降。
點解?因未有金融海嘯前,聯儲局只係印5,0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去供應俾銀行體系用。不過到海嘯,特別係雷曼兄弟倒閉後,聯儲局就急急腳咁印多2萬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先借俾外國央行等佢可以救自己銀行。當市況看似穩定後,發覺銀行又唔放貸,就借錢俾銀行。但到銀行有資金都唔肯放貸時,聯儲局就去年初自己買債券,變相直接放貸,結果令全球資產價格大幅飛升。
聯儲局最主要係借俾兩類單位,第一係花旗國政府,第二係美國買樓人,令美債同按揭息率現時都係歷史低位。不過聯儲局亦知,倘唔收番2萬億美元,美元本身可因通脹而滅亡。所以今年至今,當佢債券每月收到人還錢,就唔再將該筆款項放出。呢個情況,市場相信將會聯儲局會議上有改變,即係再推錢入銀行體系中。市場解讀,將會係覺得連聯儲局都話有機會出現日本對上20年通縮。作為一個香港樓買家,一睇日本呢十年息口都1厘以下,如果美國步日本後塵,就會諗係咪香港都會咁,如果香港未來十年息口都係1厘,仲唔個個借盡錢買樓?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場所,不斷交學費。
逢周一、三刊出

Friday, August 6, 2010

始創期老闆要率先付出

施永青 (AM 730, 8.6.2010)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指出,做老闆的要視員工為自己事業發展上的同路人,並願意讓員工分享共同發展起來的事業的成果,那員工與老闆之間的矛盾才能減少,合作起來才容易有效率。這樣,企業能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一定比處理不好勞資關係的企業強;在市場環境惡劣的時候,這類公司尤能顯出更大的生命力。

然而,做老闆的單是肯分享成果還不夠,還要肯率先付出。因為,在公司發展初期,不一定立即有利潤可以拿出來與員工共享,即使有小量利潤,分了也不夠員工過起碼的生活。因此,在始創階段,員工的收入主要來自每月的底薪,以及一些只跟公司收入掛勾,而不跟盈利掛勾的佣金。

對那些資本密集,投資期較長的公司而言,老闆在這段時間可能是光有付出,完全沒有收入的。一旦事業不成功,之前的投入就無法收回,所以要做老闆要是冒風險的。不過,愈是投資大的公司,一旦成功,以後就愈不容易受到行家威脅,因為競爭對手要參戰的門檻也一樣很高,成功了的公司可以有一個較長的收成期。

再者,在資本主義法律制度下,公司的產權總是屬於老闆的。公司成長之後,老闆手上的主導權,仍是比員工大的。除此之外,員工只能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分享利潤,但老闆在公司成功後,即使不工作也可以分利潤,而且可以把產權傳給子孫。

因此,不見得老闆在開始時要付出多一點就不值得。有些老闆覺得我倡議的三分法對他們不公平,主要是他們把錢的功能看得太大。他們忘記了,公司要成長單是有錢是不夠的,員工也要付出精神和時間。這麼多人的青春,相比老闆付出的金錢,其重要性不應被貶低。

我由於有這種想法,所以在讓員工分享利潤時,不會有吃虧的感覺。只有在這種心態下,員工才會真正相信,老闆的確已視他們為公司的持份者。員工才會盡心盡力,為公司的前途,付出自己的創意。

為了令am730的員工,能更早感受到我願意分享利潤的誠意,我在am730剛開始有帳面利潤,過去的虧損尚未填補的時候,就提前開始利潤分享的安排。先是拿原訂的三分之一的一半出來分給員工,另一半則拿來填補始創期的虧損。

至今年中,由於公司早期的虧損已大部分追回,我又建議把分享利潤由三分之一的一半,提升到三分之一的七成半。我估計,不用到2011年,公司已有真正的利潤,員工當有機會全數分到我承諾的三分之一的利潤。屆時,大部分am730的員工的收入都可以比行內的平均收入為高。能夠高多少,則視乎am730是否能比行家有更大的盈利能力,視乎員工能否比行家多跑一步,多花一分心思。當員工感受到,原來自己的收入是與自己的努力息息相關時,我這套機制的威力,就會進一步發揮出來。

(轉載自201086am730C觀點)

你情我願的獨處權利

有人在街上走過,被他人見到了,我們可以說他的私隱被侵犯了嗎?

私隱就是「獨處的權利」。嚴格來說,任何人的所作所為,所在何方,只要被他人知悉,私隱就算是被侵犯了。當然,這種瘋狂極端的絕對標準,任何文明社會都無可能維護。只要人不可能完全從別人的目光中消失,就不可能有絕對獨處的權利。

現代私隱法緣起於十九世紀美國,當時,攝影技術普及化,報章影響力與日俱增,法律界開始思考私隱、公眾知情權以及現實需要,三者之間的衝突。當越來越多有關 私隱判例得到確立,可以清晰見到,私隱法除針對一般人之間的權益關係,更重要的原則在於確保人民的私隱,不會被政府所侵犯。

就文首的假設個案:一個人在公眾環境下,自然要接受自願放棄部分私隱;其他人透過自然的人際關係知悉有關資訊,亦合情理兼合法。回到最根本的原則問題,個人資料的披露和取用,前提是你情我願而條件清晰。

鬧得滿城風雨的八達通事件,從純粹法理邏輯分析,重點是參與那些積分計劃的人,究竟知不知道自己的資訊會被用作其他的促銷;大家可以自行用常識判斷:香港人會否天真以為,八達通作為已經有支配市場力量的壟斷企業,無中生有一個積分計劃,只是為了回饋使用者多年支持?

毫無疑問, 一般人應該不會去考究八達通公司如何處理他們的個人資料,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常識去保護自己。不少人既不申請個人八達通,也不用信用卡的自動增值;就算居 住處的門禁系統使用八達通,他們可能另外多開一張,專門用來進出屋苑。這樣做麻煩嗎?不見得;至少現在的生活,比起過往沒有八達通的日子,方便得多了。

我無意為八達通公司講太多好話。畢竟,他們要為曾經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負責。然而,窮追猛打的政客和官僚,態度更教人憂心。政客真的這麼關注私隱問題嗎?為 什麼當年在同一個立法會通過了《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說到底,市民厭惡的是促銷電話,高調整治罪魁禍首之一的八達通公司,大家當然暗暗叫好。

可是,從政客的論述,不止一次聽到要八達通 「回水」。可見,問題已漸漸和保障私隱變得無關。八達通事件曝光之後不過幾天,政客便吵着說,要傳召有關人士到議會公審。站在政客的角度,在香港從政不可 以賣廣告,唯一有機會上電視,就是新聞報導中的十秒八秒。為了出位,為了政治前途,權力及特權法,當然是有機會用便用到最盡。

另一邊廂,私 隱專員公署破天荒用公審的模式,進行所謂的調查,也一樣教人搖頭嘆息。一個行政機關,僭越司法的功能,是法治衰亡的先兆。公開的調查搜證,用輿論製造道德 審判,更是極權政府的伎倆。以前,香港只有一個部門如此行事,現在就連私隱專員公署都學了這一套,未來的競爭委會員,肯定會青出於藍。

始創期老闆要率先付出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指出,做老 闆的要視員工為自己事業發展上的同路人,並願意讓員工分享共同發展起來的事業的成果,那員工與老闆之間的矛盾才能減少,合作起來才容易有效率。這樣,企業 能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一定比處理不好勞資關係的企業強;在市場環境惡劣的時候,這類公司尤能顯出更大的生命力。

然而,做老闆的單是肯分享成果還不夠,還要肯率先付出。因為,在公司發展初期,不一定立即有利潤可以拿出來與員工共享,即使有小量利潤,分了也不夠員工過起碼的生活。因此,在始創階段,員工的收入主要來自每月的底薪,以及一些只跟公司收入掛鈎,而不跟盈利掛鈎的佣金。

那些資本密集,投資期較長的公司而言,老闆在這段時間可能是光有付出,完全沒有收入的。一旦事業不成功,之前的投入就無法收回,所以要做老闆要是冒風險 的。不過,愈是投資大的公司,一旦成功,以後就愈不容易受到行家威脅,因為競爭對手要參戰的門檻也一樣很高,成功了的公司可以有一個較長的收成期。

再者,在資本主義法律制度下,公司的產權總是屬於老闆的。公司成長之後,老闆手上的主導權,仍是比員工大的。除此之外,員工只能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分享利潤,但老闆在公司成功後,即使不工作也可以分利潤,而且可以把產權傳給子孫。

因此,不見得老闆在開始時要付出多一點就不值得。有些老闆覺得我倡議的三分法對他們不公平,主要是他們把錢的功能看得太大。他們忘記了,公司要成長單是有錢是不夠的,員工也要付出精神和時間。這麼多人的青春,相比老闆付出的金錢,其重要性不應被貶低。

我由於有這種想法,所以在讓員工分享利潤時,不會有吃虧的感覺。只有在這種心態下,員工才會真正相信,老闆的確已視他們為公司的持份者。員工才會盡心盡力,為公司的前途,付出自己的創意。

為了令am730的員工,能更早感受到我願意分享利潤的誠意,我在am730剛開始有帳面利潤,過去的虧損尚未填補的時候,就提前開始利潤分享的安排。先是拿原訂的三分之一的一半出來分給員工,另一半則拿來填補始創期的虧損。

至今年中,由於公司早期的虧損已大部分追回,我又建議把分享利潤由三分之一的一半,提升到三分之一的七成半。我估計,不用到2011年,公司已有真正的利潤,員工當有機會全數分到我承諾的三分之一的利潤。屆時,大部分am730的員工的收入都可以比行內的平均收入為高。能夠高多少,則視乎am730是否能比行家有更大的盈利能力,視乎員工能否比行家多跑一步,多花一分心思。當員工感受到,原來自己的收入是與自己的努力息息相關時,我這套機制的威力,就會進一步發揮出來。

Thursday, August 5, 2010

以不合理的賞金立信

施永青 (AM 730, 8.5.2010)

由於中原地產業績不錯,所以我那套分純利的報酬模式在行內也廣為人知。有部分行家,為了提升自己的業績,亦不斷嘗試引用;但效果並不如中原那麼理想。

其實,願意與員工分享成果,只是成功的其中一項重要因素,不是唯一的因素;不是老闆一願意分,業績就立即會衝上去。它只是生意成功的普遍因素,而每個行業,每個時空還有自己的特殊因素。沒法針對特殊因素,單懂普遍因素,也是很難成功的。

不過,那些行家之所以不成功,不單是因為他們沒法解決特殊性的問題,更因為他們在分利這個普遍性的問題上,也態度不正確。他們只是把分利視作為一種提升業績的手段,內心其實是不願意的。

他們的這種心態,一定會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員工是不難感受到的。當員工知道老細對分純利是不甘心的話,它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因為員工會擔心,一旦業績好了,公司的品牌響了,老細就會兔死狗烹。不會再要他們了。

我見過有些公司,公司虧損的時候,就叫員工分純利,實質上是要員工背負起部分虧損;但純利一高,老細就「縮沙」,急不及待地把分的比例減少,甚至把分得多的老臣子解僱,員工看在心裡,以後當然會「量力而為」,以免陷自己於有機會被宰的險境。

我明白,員工有不信任公司的心態是很正常的。中原在推行分純利的初期,員工的疑心亦是很大;有些人每月都有查帳,我一方面叫會計部盡量配合,把最原始的文件也給他們看;另一方面,叫高層與自己一起克己復禮,不亂花公司的錢。我出外公幹,乘飛機一般只坐經濟艙,我自己連公司車也不用,更不會叫公司買遊艇,只供少數高層享用。經過一段時間,員工才相信,公司是真誠的。

在我這套制度下,生意好的時候,個別成績好的主管,分得的純利可以十分驚人。比如,去年集團內就有超過二十名超過千萬元收入的員工,其中有人獨得五千多萬元。很多做老細的都會眼紅,覺得分多了,第二年就調整分的比例。但我則視此為立信的一個好機會。

商鞅變法,為了立信,懸巨賞予能把木柱從城中搬到城門的人。初時沒有人信,因為賞金高得不成比例;後來商鞅再加大賞金,終於有人一試,並全數獲得賞金。之後,大家都相信秦國這次變法是認真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要員工相信老細會願意與他們一起分純利是極之困難的,即使真金白銀放入了他們的口袋,他們也不一定相信下次還會有。然而,只要有一點不信,我這套機制就無法運作。為了立信,我就得學商鞅那樣,以高得不合理的賞金去立信。其他員工見做得好,原來五千多萬元也可以分得到,怎會不全力以赴?由此可見,能成功立信,是系統有效運作的關鍵,可惜很多人都不了解它的威力。

Tuesday, August 3, 2010

決定分純利前的思考

(AM 730, 8.3.2010)

我雖然在am730成立初期,已承諾會與員工分享成果,拿三分之一的盈利予員工分享;但當時大家都聽過算了,不太重視。事實上當時公司尚處於嚴重虧損時期,何時會有盈利也沒法估計,在這種情況下談盈利共享,當然引不起重視,大家只是姑且聽之吧了。


不過,我對我的承諾卻是認真的,絕非信口開河。我在提出來之前是有深思熟慮的。

拿三分之一的利潤出來分的理念,是我從事地產代理行業時想出來的。這個行業人力密集,在創辦初期,不用作太多的資本性投資,所以一般投資者會較容易接受與工作人員分享利潤的概念。但即使如此,行內亦甚少人願意這樣做,願意做的,也不想分這麼高的比例。有些行家,在公司實力不足的時候願意分,到公司聲譽日隆,員工要借助公司的程度上升時,就不願分這麼多。老細反口的情況在行內就時有所聞。

我是一個重承諾的人,我不想承諾一些將來不願做的事。

做免費報紙,可不同做地產代理,資本密集的程度遠比地產代理高。做地產代理的一個普通前線營業員,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盤緣與客路,只需一部電腦,一個無線電話,就可以自己出來做,創業所需的資金不多。但做免費報紙就沒有這麼簡單,開創初期的投資會很大,因為免費報紙的收入來自廣告,新報紙不可能一開始就接到很多廣告,需要等報紙逐步建立起讀者群之後,廣告商才會肯落廣告,

但這段期間,仍得大量印刷發行,不斷提升內容的吸引力,不能等有了廣告,才作投資。

am730從一開始就打算每天發行二十萬份以上,單是紙張與印刷費,已佔了開支的一大半,反而工作人員的工資所佔的比例都相對少,只佔總開支一成多一點。從這個角度去看,從事這個行業,對資金的需要遠比對人力的需要更為關鍵。行內是組班容易,籌錢困難。在投資者的心目中,很容易覺得,分給報紙工作人員的純利,大可以少過地產代理。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單有資金而沒有工作人員的投入,亦一樣沒法創造出一番事業。因此,我覺得讓工作人員與投資者有同等的分享純利的權利,並不為過。


然而,公司的純利不能分掉算數,還得留一部分作未來發展的需要,這是既符合股東的利益,亦對工作人員有利的。此之所以,我把公司的利潤平分為三份,股東、員工、未來發展的需要各三分之一。這種計算當然不十分精確,但簡單易明,最容易為各類持份者接受。


在香港,本來只要肯付出合理工資,不難招聘到合適的人手。但am730要突圍而出,就要所有的員工齊心合力,人人都為公司著想,人人都願意多走一步。只有透過這種與別不同的分純利制度,員工才會視自己為公司的持份者,am730才能在與行家競爭時展現出優勢。

(轉載自201083am730C觀點)

Monday, August 2, 2010

上下齊心 力克困阻

(AM 730, 8.2.2010)

am730成立五周年了。三間免費報紙中,am730的財力最弱,資歷最淺,但我們不但贏取到存活的空間,而且還長勢旺盛,逐步威脅先行者的地位;我們靠的是甚麼呢?

孫子兵法認為:一個國家要能夠打勝仗,最關鍵是「主孰有道」。即是說,要看這個國家的領袖是否有「道」?孫子沒有對「道」的內容作詳盡解說,但對「有道」可達至甚麼樣的效果卻說得很具體。他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與之生,而不畏危。」它的意思是:道的功能是令人民與上面的領導人有同一個意願,所以肯一同去死,一同去生,而不怕危難。

所謂同一個意願,即西方管理學上所說的 “shared vision”。即領導人對形勢的評估,能贏得大家的認同;領導人選擇的方向,大家都願意跟隨;領導人採取的方法,大家都認為合理、合適。孫子稱此為「上下同欲」。

在西方管理學的鼓吹下,現時大機構大都有自己的company vision,而且都把它文字化,寫在公司的年報上,以告知股東;亦寫在介紹公司的宣傳品上,以告知客戶與合作夥伴;新員工入職時,人事都亦會專題介紹,並在派發的員工手冊上,詳細列明。

然而,我看到很多大公司,員工雖然對自己的company vision朗朗上口,但遠遠未達到「上下同欲」的程度,只是徒具形式而已。不然,他們不應對公司有這麼多的怨言,在外人面前也忍不住要講。

有些大機構,由於已成為行內的領導者,有足夠的實力地位,較易取得員工的依歸,但我認為這樣的依歸只屬對強者的臣服,並不可靠。當公司在行內領先地位不保,最需要員工鼎力支持時,這時原有的凝聚力反日見減弱。

我發覺,很多大機構之所以未能做到「民與上同意」,關鍵是上下間在利益上的不一致。公司的盈利是員工有份打造的,但公司只派息給股東,員工只能按勞力市場的供求情況拿取工資,工資是不與盈利掛勾的。因此,公司是屬於股東的,員工只是過客。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又怎會有真正的歸屬感。員工會覺得,既然公司不願意與我們 “share profit”,我們又何需真心與公司有 “shared vision”。

我的心態則不同,我視員工為公司的共同創造者;股東投入資金,員工投入精力,大家都是公司的持份者。am730應如何打造,員工也可以參與意見,我不會搞一言堂,老細說了算,即使是前線員工,也可以在集思會上,提出自己的想法,am730的員工,都不難看到am730的今天,有自己的一分貢獻。

更重要的是,公司有清晰的機制,會安排三分之一的盈利予員工分享。分配的法則皆預先公布,不容上司隨意變更,讓員工覺得很踏實。這樣,公司的利益,才能變成員工的利益。一間資源不足的新公司,只有在「上下同欲」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市場地位。
(轉載自2010年8月2日am730C觀點)

西隧加價的迷思

(AM 730, 8.2.2010)

BEACON
呢個周末,有讀者George Wong我Facebook留言,問孫柏文點睇西隧加價呢單。唔好話George個留言,淨係睇各大網上討論區,已有人講話去示威,又有人引述議員話加價呢個舉動「無良」。
咁我問番George自己點睇,有冇好橋?佢就列出現有上選擇,不過,最正係政策選擇隔離列埋人會點鬧。
例如,如果回購,就有人會講:「如果我唔過海,點解要用我錢買番幫其他人?」呢個其實唔係問題,因為我香港人個個都似X記兩兄弟,之前搵落咁多,依家只係想分家產。香港人一向視納稅人血汗錢為陰司紙,政府回購個個舉腳贊成,直至到有個位,人就會180度轉為反對,之前支持人就會快閃失蹤。
咩位?咪定價囉!你政府要買,咁人做生意都係想善價而沽。不過,香港反射式政客一定會話:「無良財團唔會冇數都賣!賣得等於有數,即係政府利益轉移俾佢!無良!無良!」因為政府諗唔到一個市民會接受價,回購唔會發生。
咁舊隧加價?George話會有人講:「漠視社會訴求。」唔知有幾多人因為要俾50元,而唔係45元,唔用西隧用舊隧?我係西隧「fan屎」日日用,自己唯一擔心係如果真係舊隧塞,由深水去天后、北角等會好煩。同埋要97後政府帶頭加價?冇功能組別,特首係民選先得。
George亦提議檢討建造、營運及轉移模式去起基建。呢個就恭喜!因為政府已經完全放棄私人公司建造、營運跟住到專利權完畢時轉移俾政府做法。
點解政府要放棄?因為睇西隧就知,蝕到飛起。原本根據合約(律師、大律師議員即問:「合約?What's that?」)西隧係可以收私家車過百蚊,依家收50蚊都俾你鬧到殺父仇人咁,仲有邊個肯幫政府起呢?
仲有,以前起基建係有需求,有好多人要用,不過冇資金。不過,依家起路唔係俾人行,係為維持應該快轉行人,繼續有建築工做。起鐵路唔係因為冇車返內地,而係要同「內地接軌」。
最正係當鐵路起好後,冇人用,政府就會迫人用。點迫?高鐵一開,大家可以同直通巴士說聲再見。如果到時直通巴冇俾政府cut,我先行自宮。
不過,我係好期望開口埋口都「鐵路優先」鄭家富議員,有日要管交通。到時天下大亂,我又可以話,我支大明燈一早照出我未來。
作者為前石油業證券分析員,視股市為終身學習場所,不斷交學費。
逢周一、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