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信報(理財投資P.37,2009.12.16)
早在東亞運動會開幕前夕,應電視台邀請參與有關東亞運的討論,節目中主持、立法會議員和體育界人士都砲轟政府安排失當,例如運動員投訴酒店有異味、伙食欠佳,又有場地有爛尾之虞等臨門脫腳「蝦碌」鏡頭。不過,獅子山學會慣於以另類角度看問題,當時我便指出政府在細節安排上實有欠妥善之處,不過從大方向來說,香港政府撥款1.2億元,相對澳門的44億元,我們「節儉辦東亞運」的態度可算是香港政府近年少有務實的佳作,負責的曾德成局長應記一功。
東亞運成全香港傳奇
事實上,體育界人士早已不諱言,東亞運級數難跟亞運相比,日韓等體育強國只會派出二三線運動員參戰以獲取國際賽經驗;祖國雖派出國寶級運動員,但劉翔的教練抵達香港那天對記者說:「雖然是東亞運動會,我們也當作一場比賽。」言下之意,大家心照。所以搞東亞運,當作一個大型區域性友誼賽來辦,大家以運動會友,以此睦鄰,改善周邊國家關係,順道向公眾推廣各類體育資訊和教育,1.2億元實在超值。更令人欣慰的,是香港健兒們獲得二十六金、三十一銀、五十三銅,共一百一十面獎牌的佳績,這都是他們個人努力、經過不斷艱苦鍛鍊的成果,獅子山學會向他們致敬!
東亞運的高潮,應是香港足球隊在一致看淡的情況下,勇挫韓日奪冠,雖說南韓只派出乙組級數的球員參戰,而日本是二十歲以下的青年國腳,但對於一向積弱的香港隊,可說是一支強心針。足球一向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體育之一,所以足球的金牌可謂以一比十,香港人可能不知我們總共拿了多少金牌,但卻不會不知我們拿了足球金牌。不過,從香港足總國際事務總監郭家明的言論「寄望今個金牌,可以令政府更關心足球發展……這面金牌雖是小成績,但意義很大,希望借這次機會為香港足球爭取更多支持」來看,如果香港足球界仍是抱「攤大手掌」的態度,那些以為香港足球在東亞運取得金牌,意味香港足球谷底回升的市民,恐怕事實只再讓他們失望。
我們當然明白,如果政府不計成本發展體育項目,得到資助的項目當然不難在國際賽成績有明顯的進步。不過,這可能發生在體操、游泳、跳水、武術、田徑等個人味道重的項目上,卻幾乎不可能發生在以團隊精神為上的足球事業。
從歷史上共產國家的例子,它們都是不計成本的發展體育事業,以彰顯國力。它們在各省各地拔尖,堆出金字塔,以此選出全國最有潛質的運動員,特別是在人口眾多的國家,如中國和前蘇聯,要在以個人發揮為主的體育項目上取得佳績,只要國家有足夠的決心就成了。可是說到足球,只要對其有一點認識的,便知道就算集齊世上最強的十一個球員,也不一定穩操勝券,內裏因由可以寫一篇萬言的論文研究。事實上,不計成本發展體育的共產國家,就是出不了頂尖的足球隊,中國和蘇聯在奧運會呼風喚雨,但世界盃便從來沒有她們的份兒。
計劃足球不敵市場
從宏觀的角度,我們可以說足球是一種文化。我認識的歐洲和南美洲的朋友,他們無不踢得有板有眼;勇奪一級方程式賽車七次總冠軍的德國人米高舒密加,也經常亮相世界明星足球慈善賽。香港人多少也有這樣的文化,我們有幾多人稱自己是在球場上長大的?難怪香港足球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蜚聲亞洲的。可是之後出了什麼問題,讓我們的足球事業沉淪?
在網上搜尋一下,可以見到多數人都把足球業的沉淪歸咎政府缺乏支持。可是,難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香港政府大力的支持足球業?殖民地政府當然沒有這樣的雅興。不過一定會有人反駁:「這是香港政府不能與時並進,當鄰國如日本政府大力推廣足球,我們的政府卻袖手旁觀。」這可能是事實。但關鍵是香港有沒有跟日本相比的條件?
我們有足球的文化,卻沒有如歐洲南美般開花結果,這是我們的年輕足球員不能以此作為自己事業的結果。我們從小看《足球少將》,有多少人曾夢想能如主角戴志偉般當職業足球員?可是,當我們漸漸長大,明白世界多一點,便知道球員的生命很短,一定要在黃金年齡的十數年間賺夠人家四、五十年所賺的錢,老來的生活才有保障,因此放棄當職業足球員的理想。反觀歐洲南美的足球有過億以上的觀眾,構成龐大的足球產業,可以養活不少這樣的足球員,球會因應自己的需要也發展出完善的青訓制度。對青少年而言,球踢得好便是提高個人社會地位的方法。
事實上,全球化下歐洲南美的足球業走一體化,更大的市場令更多自小愛好足球的青少年有將自己興趣成為職業的希望,故此人才輩出。又有人一定會反駁,歐洲國家不也有政府扶助足球業的政策?馬德里市政府數年前便買入皇家馬德里的球場以助陷入財困的皇馬,這都是事實,但結果便製造了皇馬洗腳不抹腳的壞習慣,中看不中用的「銀河戰隊」被稱之為近年最大敗筆!相對於完全市場主導的英超聯,英超在國際的受歡迎程度,和英超球隊近年屢屢打進歐聯決賽,其進步有目共睹。
進取北上圖大業
希望,是叫許多人夢想成真的重要因數。我明白獻身足球的運動員、足總搞手和球會老闆們;特別是為陳肇麒付出頭等機票的羅傑承先生,他們對足球的熱誠。可是「令政府更關心足球發展」卻肯定不是叫香港足球重拾光輝的辦法,每天望天打掛政府接濟,更不可能把希望帶給年輕球員。擴大香港足球的市場,例如成立球隊加入有數以億計觀眾的中國聯賽,以香港七百萬的人口,不可能養不起一兩隊球隊,可能以我們優良的經營手法,說不定能為被同胞罵得狗血淋頭的國足帶來新氣象。香港的足球領導們,拿出你們的勇氣和傲骨,為香港足球帶來希望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