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December 1, 2009

從杜拜事件想起

施永青- AM730(C觀點,2009.12.1)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當全球大多數人都以為金融海嘯已基本上完結的時候,突然傳來杜拜主權基金無法如期還款事件。人們又再一次意識到,金融市場仍存在著不少隱憂,隨時有機會爆發。因此,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仍不宜過度進取,尤其不要學杜拜那樣,靠貸款去投資;寧願賺少一點,也不要陷自己於一個可能會全軍覆沒的境地。

我自己做生意,一直堅守一個原則,就是靠積累去發展,而不是靠借貸去發展。自然界的有機生長,都是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的。老子說:「道法自然。」我們想遵循天道的話,最好就是效法自然。植物必須從生長的環境中攝取到足夠的養料後,它才會長大、開花、結果,然後把種子散播出去。它能積聚養料,證明它的生長系統運作得很正常,它才有條件作進一步的發展。一個商業機構亦應該是這樣。它先要有能力自己去賺錢,才能證明它有條件在商場上生存。它能積累多少,就作多大的發展,這樣就最安全。因為,這樣的發展可以與系統的成長同步進行,不會超越系統的承擔能力,發展起來才會比較健康。

如果一個機構,自己未賺到足夠的錢去做一個大項目,只是因為金融市場上銀根鬆動,於是就借一大筆錢去投資,這樣一定風險很大。憑甚麼證明這個機構有做大項目的能力?他們有經驗嗎?他們有人才嗎?他們的系統有條件去做大項目嗎?這些都是未知之數。因此,借錢做生意雖可加快公司的成長,亦可以加快公司的滅亡。因此,我自己做生意就從來不借錢,寧願有積累才去發展,這樣雖然發展得慢一點,但恰如其份,會發展得健康、安全。其實,用這種方式去發展,速度並不一定會慢,我們也有連續幾年都以倍數增長的日子。我們的競爭對手(包括在內地的),很多都已上了市,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大量集資,但不見得他們在與我們競爭時可穩佔領先地位。

由此可見,資金並非做生意成功的唯一因素,不宜因為資金易得,而迫自己去作一些力有不逮的投資。一如植物一樣,如果一次過澆水太多,不但不利於植物的正常生長,還可能會把它淹死。

杜拜位處波斯灣的入口,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最適宜與鄰近的國家開展商貿與旅遊。如果它能循這條路徑走下去,透過積累去慢慢發展,一樣會有不錯的前途。可惜,它不肯接受自己的國家石油蘊藏不及鄰近國家的現實,眼見別人一個一個富起來,有點不甘心,想透過雄圖偉略的城市規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反陷國家於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現時,世界上仍充斥著很多沒處投資的資金,能把一個有幻想空間的概念包裝一下,就可以集到資金。我在這方面也可優以為之,但我就是不想這樣做,我不想自招滅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