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柏文 - 獅子山學會研究部總監, 信報 (理財投資 P.31, 2009.8.26)
好多年前,包括我在內的一班志同道合的人成立獅子山學會時,發現原來成立智庫組織有好多竅門要學。當成員學得好,該智庫就自然會「打得」。
智庫這個概念在外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所以已有不少可令人「打得」的招數供本會成員學習。而在眾多竅門中,其中一個必修班,就是如何籌款。
特別是因本會是一個希望阻止政府好心「做」、最後做壞事的組織,獅子山學會的創會規條包括不能向政府伸手拿納稅人的血汗錢,即就算學成一些「衙門前跪地搖頭、街擰籮」技倆也不能用。要錢,就只可向大眾市民籌募。
根據外國行家資料,世界上最成功從市民籌款的智庫類別,非「環保」類莫屬。本會成員就曾在出席國際自由智庫論壇時,聽到有個從德國來的代表呻:「只要求其搵隻熊貓、北極熊做自己個智庫logo,就即刻一百幾十萬咁飛入來。」
不過因「環保」類智庫的籌款能力強,就開始吸引那些掛環保羊頭、賣「低B市民需要我們叫政府改變他們行為」的狗肉智庫。
抽環保水
香港當然有不少這些抽環保水的人,在獅子山學會中,我們稱這些智庫為「西瓜智庫」,原因是這些組織以環保綠,包裝要製造比烏托邦更完美的法西斯紅、黑、白。
不過看看有些報紙、傳媒將「西瓜新聞稿」copy and paste 當作新聞刊登,就深明以自由市場運作的智庫圈裏,這些「西瓜智庫」大有需求。本會深明適者生存,好「橋」不妨借用,所以最近開始研究同訓練如何在任何情況下,有紀律地抽環保水。直至本會能出新聞稿時,傳媒以反射式手法報道:「……不過對於這個問題,有環保組織指,市民的智慧比較低,有些甚至能被界別為低能。所以為確保市民利益,團體要求政府……」
我們的訓練方法,就是以角色扮演手法進行網上模擬辯論。每日都會有成員將議題拋出來,然後其他人就「西瓜上身」般辯論。起初因功力不足,拋出來的議題多數包含好多好易見到的抽環保水機會。交通運輸、都市計劃、能源發電等,都是最初用來練功的題材。
不過,眼見那些「真西瓜組織」愈戰愈勇,開始要市民注視些諗都未諗過、「嗄!咁都算係環保罪人」的社會問題時,我作為研究總監,當然要受訓成員加把勁。所以本會會內亦開始「西瓜上身」般辯論例如 「o靚」模食雪糕點解唔環保。
經過多個星期的訓練,本會班天生骨骼精奇的會員,令我相信他們練成了「點都抽到環保水去迫政府做」的工夫。
這條「木人行」議題,就是上個星期發生的,有會員A拋出:「保特100米跑9.58秒。睇你班友仲抽唔抽到水!」即引來大批回覆,以下是回覆記錄。
會員B:「保特是個非常自私的人!任何物件要移動都需要能源,可是人類耕種、收割、運輸、煮食、進食、消化、最後變為肌肉動力的過程效率又非常低,所以用雙腳跑步應該是迫不得已才做,例如為保命被猛獸追或搵食追獵物等。保特為自娛跑步,就有如那些暴發大款買大馬力汽車,然後去遊車河!飛人?我呸!保特是人類之恥!殺滅地球的原兇!政府應該做些事,去正視問題!」
務實妥協
那我問:「政府可以做D乜先?」
會員C:「我們作為西瓜組織,當然務實和懂得妥協。我們不會要求政府立法禁止為運動娛樂跑步,不過會要求政府每人每跑100米收五毫的跑步環保費。我們亦明白政府可能會遇到不少自私的人,用『我跑步不是為娛樂』的理由來反對,所以最初只會在香港最大的幾個公園推行,不過當然亦有延伸收費的時間表及路線圖。我們亦會要求環境局局長走出來,勸告大家不要走法律罅,在其他地方跑步。」
我再問:「傳媒會唔會報道?」
會員D:「這個就易啦!我們張新聞稿會用『政府引至碳排放激增』為題,說政府因要討好那些為自己選區選票的區議員,興建大量優質公園,令市民為娛樂跑步宗數激增。亦會計算因多了人跑步,二氧化碳的排放比97年升了多少個百分點。港聞記者一見有百分點,就知是科學!一定將我們的新聞稿直接出街,成為新聞報道。」
我三問:「通過法例要立法會議員支持,夠票咩?」
會員E:「一定夠!首先講民主派,佢地唔識!今年可以話要為氣候通緝特首,去年就要政府減油稅。要民主派支持,當佢地係小朋友就得,只要爬牆引佢地注目,跟住拉條大大螢光色banner,之後重複又重複話為環保就得!建制派仲簡單,功能組別已由保護政府積極不干預,變成保護政府,當最低工資都支持,就知班友冇腦。而直選班建制派,因知自己土氣太強,要搵支鬼佬環保沐浴露闢味,所以一定會應承 try my best。最多咪又係得社民連幾件反對?」
我們苦練的成績,變成「吸水西瓜」指日可待,大家說對不對?獅子山學會籌款成功之日,孫柏文定當邀約各方好友,開大冷氣打邊爐賀一賀!
Wednesday, August 26, 2009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虛擬局長」玩轉聯儲局
孫柏文 - 獅子山學會研究部總監, 信報 (理財投資 P.33, 2009.8.19)
8月中,港男喜愛的歐洲足球球季又開鑼。即係周末到酒吧,港男最會聽到的說話,又會由:「嘩睇!索!」變為:「有冇搞錯!咁都唔中。我射都入啦!」
以上的一句說話,當然不是某某衝口而出。港男經過多年從紅白機至PS3的電子模擬訓練,令個個都深信自己有1986年阿根廷球員馬勒當拿連過六個英格蘭球員的腳法。
美聯儲局網上遊戲 玩家當央行行長
當然,宏觀看特區各大公園球場是看不到的,因雖然我們有心,不過無力,踢波需要的四肢協調,實在要「超電子模擬」的訓練,不是按按制就可以練得成。
雖然好多人,例如那些港女,常批評港男只會對足球專一有興趣,獅子山學會只可話:「那些港女又錯了。」因為除了足球之外,港男亦對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非常有興趣。各位港男,我說的對不對?
本會作為一個深明獅子山下眾港男思維的組織,絕對明白到體驗任何活動的最佳方法是進行電子模擬訓練。為滿足各位對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的興趣,獅子山學會今日推介一個網上遊戲,等大家都能感受到主宰貨幣政策「落場踢」的感覺。大家只要去http://www.frbsf.org/education/activities/chairman/ 就可以了。
這個網上遊戲,就是由三藩市區域聯儲局炮製,等上網參與的人,能「落場」角色扮演做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去釐定聯邦基金利率水平。
自訂利率 憑失業通脹率計分
遊戲開始時,你會有十六季即四年時間去決定利率水平,每六星期調校一次,水平任定。遊戲中的「計分」方法,就是定下利率水平後,程式將模擬失業和通脹率走勢。這「計分」方法相信是反映20世紀中,美國國會設聯儲局希望能助失業和通脹穩定的目標。
程式亦在遊戲中久不久爆些突發事故,例如股災、石油危機等,模仿公開市場委員會平日要面對的挑戰。
港女們可能會話:「你估玩完就識做央行行長咩?」獅子山學會相信,打電子足球遊戲好勁,不代表踢波的技術高;但能成功玩這遊戲,可能真的反映這人做央行行長的適合程度。
點解?因為之前提過,踢波要好,除要有心,還需四肢協調;不過,做央行就不同,根據貝南奇2002年解釋,就算聯儲局要進行一些遠比落實議息等普通貨幣政策伎倆難的政策,例如終極必殺技「量化寬鬆政策」去抗通縮時,連印刷機都不需要,在電腦鍵盤入指令就可以。沒錯!真是按按制就可以。這遊戲玩得好,做行長沒難度。
微調利率 通脹嚴重
有讚,當然也有彈。這遊戲其中一個美中不足之處,就是除決定利率水平之外,沒其他板斧。沒TAF、TALF、CPFF、MMIFF、PDCF、RP、RRP、TSLF、QE等金寶字母湯罐倒出來的金融海嘯後聯儲局伎倆,美中不足因這些計劃先好玩。
不需多說,因印銀紙沒成本,本會真想知道三藩市區域聯儲局寫的遊戲程式當中,如果把QE即量化政策額度由目前的3000億加大,要加幾多先爆超級通脹。如遊戲有這政策選擇,到時各成功玩這遊戲的港男,就算不能成為央行行長,都起碼能成炒金專家。
作為獅子山學會研究總監,當然負起研究這重擔,「身」般玩這遊戲。結論是當聯儲局主席,難度遠比大家心目中高。遊戲是模擬貝南奇上台時的宏觀經濟情況,但我無論如何有心地微調利率,最終結果都是嚴重滯脹,如果突然任內中途大幅加息壓通脹,只會到任期末出現雙位數字的失業率。
先加息滅通脹 後減息助失業
經過不眠不休的「研究」,卒之發現唯一可令任期末出現漂亮宏觀經濟情況的方法,就是要遊戲開始時學80年代初的聯儲局主席伏爾克,上任後即時大幅加息去滅絕通脹,成功後便能大幅減息去推動經濟。本人「最高紀錄」就是這樣締造,在任期結束的一刻,遊戲中的美國失業率只3.8%,而通脹就剛剛過1%。好勁!大家說對不對?
不過有如讀書一樣,打機不是求分數。例如玩《孖寶兄弟》救不到公主,就算最高分也沒用。這個角色扮演聯儲局主席遊戲的最終目標是什麼?話到明扮演被委任的高級官員,最終目標當然是有得被國會再委任,可以成功連任。
不過,就是遊戲中的這個目標,令我更對美國的貨幣政策擔憂。因跟伏爾克政策為唯一能做到最後出現漂亮的宏觀經濟情況時,我的「分數」都未能令國會滿意。3.8%失業率、1%通脹都會拖我下馬,遊戲告訴我知的原因是「過程太痛苦」。
這個沒3D畫像、環迴立體聲的遊戲,實在太寫實了!
8月中,港男喜愛的歐洲足球球季又開鑼。即係周末到酒吧,港男最會聽到的說話,又會由:「嘩睇!索!」變為:「有冇搞錯!咁都唔中。我射都入啦!」
以上的一句說話,當然不是某某衝口而出。港男經過多年從紅白機至PS3的電子模擬訓練,令個個都深信自己有1986年阿根廷球員馬勒當拿連過六個英格蘭球員的腳法。
美聯儲局網上遊戲 玩家當央行行長
當然,宏觀看特區各大公園球場是看不到的,因雖然我們有心,不過無力,踢波需要的四肢協調,實在要「超電子模擬」的訓練,不是按按制就可以練得成。
雖然好多人,例如那些港女,常批評港男只會對足球專一有興趣,獅子山學會只可話:「那些港女又錯了。」因為除了足球之外,港男亦對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非常有興趣。各位港男,我說的對不對?
本會作為一個深明獅子山下眾港男思維的組織,絕對明白到體驗任何活動的最佳方法是進行電子模擬訓練。為滿足各位對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的興趣,獅子山學會今日推介一個網上遊戲,等大家都能感受到主宰貨幣政策「落場踢」的感覺。大家只要去http://www.frbsf.org/education/activities/chairman/ 就可以了。
這個網上遊戲,就是由三藩市區域聯儲局炮製,等上網參與的人,能「落場」角色扮演做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去釐定聯邦基金利率水平。
自訂利率 憑失業通脹率計分
遊戲開始時,你會有十六季即四年時間去決定利率水平,每六星期調校一次,水平任定。遊戲中的「計分」方法,就是定下利率水平後,程式將模擬失業和通脹率走勢。這「計分」方法相信是反映20世紀中,美國國會設聯儲局希望能助失業和通脹穩定的目標。
程式亦在遊戲中久不久爆些突發事故,例如股災、石油危機等,模仿公開市場委員會平日要面對的挑戰。
港女們可能會話:「你估玩完就識做央行行長咩?」獅子山學會相信,打電子足球遊戲好勁,不代表踢波的技術高;但能成功玩這遊戲,可能真的反映這人做央行行長的適合程度。
點解?因為之前提過,踢波要好,除要有心,還需四肢協調;不過,做央行就不同,根據貝南奇2002年解釋,就算聯儲局要進行一些遠比落實議息等普通貨幣政策伎倆難的政策,例如終極必殺技「量化寬鬆政策」去抗通縮時,連印刷機都不需要,在電腦鍵盤入指令就可以。沒錯!真是按按制就可以。這遊戲玩得好,做行長沒難度。
微調利率 通脹嚴重
有讚,當然也有彈。這遊戲其中一個美中不足之處,就是除決定利率水平之外,沒其他板斧。沒TAF、TALF、CPFF、MMIFF、PDCF、RP、RRP、TSLF、QE等金寶字母湯罐倒出來的金融海嘯後聯儲局伎倆,美中不足因這些計劃先好玩。
不需多說,因印銀紙沒成本,本會真想知道三藩市區域聯儲局寫的遊戲程式當中,如果把QE即量化政策額度由目前的3000億加大,要加幾多先爆超級通脹。如遊戲有這政策選擇,到時各成功玩這遊戲的港男,就算不能成為央行行長,都起碼能成炒金專家。
作為獅子山學會研究總監,當然負起研究這重擔,「身」般玩這遊戲。結論是當聯儲局主席,難度遠比大家心目中高。遊戲是模擬貝南奇上台時的宏觀經濟情況,但我無論如何有心地微調利率,最終結果都是嚴重滯脹,如果突然任內中途大幅加息壓通脹,只會到任期末出現雙位數字的失業率。
先加息滅通脹 後減息助失業
經過不眠不休的「研究」,卒之發現唯一可令任期末出現漂亮宏觀經濟情況的方法,就是要遊戲開始時學80年代初的聯儲局主席伏爾克,上任後即時大幅加息去滅絕通脹,成功後便能大幅減息去推動經濟。本人「最高紀錄」就是這樣締造,在任期結束的一刻,遊戲中的美國失業率只3.8%,而通脹就剛剛過1%。好勁!大家說對不對?
不過有如讀書一樣,打機不是求分數。例如玩《孖寶兄弟》救不到公主,就算最高分也沒用。這個角色扮演聯儲局主席遊戲的最終目標是什麼?話到明扮演被委任的高級官員,最終目標當然是有得被國會再委任,可以成功連任。
不過,就是遊戲中的這個目標,令我更對美國的貨幣政策擔憂。因跟伏爾克政策為唯一能做到最後出現漂亮的宏觀經濟情況時,我的「分數」都未能令國會滿意。3.8%失業率、1%通脹都會拖我下馬,遊戲告訴我知的原因是「過程太痛苦」。
這個沒3D畫像、環迴立體聲的遊戲,實在太寫實了!
Rose Friedman Passes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令北京管治香港的政府機構
孫柏文 - 獅子山學會研究部總監, 信報 (理財投資 P. 33, 2009.8.12)
2008年立法會選舉期,香港政界和傳媒圈廣泛流傳一篇中聯辦研究部主任曹二寶寫的文章。文章內容能以一句「如何收回港人自治權,令北京直接管治香港的方法」作為結論。
如果以收回港人自治權為目標,那路線圖會是什麼?收回自治權時,又如何調整港人心態,以達致水到渠成?
曹二寶的文章中有云:「鄧小平強調指出『中央確實是不干預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干預。』為此他對中央要管的『香港的事情』提出了一項重要原則,就是必須是『沒有中央出頭香港難以解決的事情』。」
這「原則」如以「阿媽教仔」的邏輯演繹,必然是:「阿仔,警告了你不要在廚房玩火,現在不但嚴重燒傷兼昏迷不醒。就算你常常強調我要尊重你生活自主,現在我幫你叫十字車,到急救後照顧你,負擔你生活開支,你應不會再反對吧?」
守株待兔等出事
獅子山學會相信,曹二寶發表該想法時,絕對會有人相信他只是為國家、為特區作長遠考慮,一旦爆發「沒有中央出頭香港難以解決的事情」時,有已準備好的機制幫我們香港人出頭,以免將來手忙腳亂。
當曹二寶文章在港流傳時,我們香港人的焦點往往放在何謂「沒有中央出頭,香港難以解決的事情」?阿爺如何界定?可是,因香港社會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是有錢能解決天下事;當特區政府坐擁「埃及妖后嫁妝」的財政儲備,真是難以想像有什麼事情港人不能自己解決,於是得出的結論是中央會胡亂界定、在港人非常反對的情況下,收回港人自治權。
但獅子山學會深信,如果真的有中央為香港「出頭」、結束港人治港這偉大實驗的一天,香港人不但不會抗拒,還會視中央為救世主;只要「守株待兔等出事」,便可以輕輕鬆鬆收回港人自治權。這招數其實已在香港用過,被收回的單位當然不是政府,而是一間上市公司。沒錯!曹二寶至喜愛的上市公司,就是中信泰富(267)。
大家可能會問:「何出此言?」細想一下,出事前的中信泰富,不是像今天的香港政府,有中央「力挺」,管理上有極大的自主性,同時因有被力挺的形象,成功收集如航空、電力、基建等戰略資產。多年來,中信泰富運作和諧、穩定又繁榮,就算有外人懷奪權之意,也無法落實。等,成為唯一策略。
等什麼?就時要等到中信泰富出事。不難相信,當和諧、穩定壓倒一切,成為公司管理方針時,公司架構上,便積極淡化內裏權力制衡單位例如風險管理部、董事局等監察的積極性去達致「合作」。這時公司管理層就會好心為盈利,做些例如澳元 accumulator「一鋪清袋」的壞事。
中信泰富最後那張拖垮公司的外合約,極可能是因事前多次嚐得甜頭、制衡機制不斷腐化下而簽訂的。
全力保護兩制
試問,當中信泰富因澳元 accumulator 輸清光時,有股東會抗拒中央注資、入股、換管理層直接由北京管理嗎?當時股東不是視北京為救世主嗎?曹二寶,也不是在等特區政府同樣出事嗎?
如果特區政府的財務狀況,有天如今天的美國加州一樣,面臨破產。我們的立法會議員一定會像加州州政府的議員一樣,懇求中央聯邦政府出手相救。問問加州的老百姓,聯邦政府「出頭」,大幅奪去州政府的權力,去穩定加州州政府的財政權,這是否好事?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需要我們全力保護的。如果曹二寶大方地告知我們中央在什麼情況下,收回我們自治權,那我們要做的事是非常清楚。有如孫爸爸多年來給我的告誡:「Don't fxxk it up。」
例如,有大批建造業工人失業,他們為搵食而轉行,情緒激動,過程痛苦,可是這不會危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不過,不斷興建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大型基建,催生日本式基建既得利益集團,最後不但將財政儲備花光,還要令特區政府負債纍纍,就會見到曹二寶想見到的一天。
又或者因為金融海嘯,從商的人不但發現生意難做,融資又極困難,令一眾公司出現倒閉潮。這雖然難過,但不會危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不過,政府透過行政手段,強迫銀行要拋開風險考慮放貸,最後摧毀銀行體制穩健,那就會見到曹二寶想見到的一天。
不過,獅子山學會今天想大家特別注視一個能幫港人一鋪清袋的政府部門,那就是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
結束按揭證券公司
有如中信泰富最初定立的澳元合約,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的原意也是為減低風險而建立。原本按揭證券公司只為減低本地銀行「在貸出按揭貸款時可能引起的資產集中風險及流動資金短缺風險」,即一旦樓價暴跌帶來的銀行結構性風險,但按揭證券公司本身卻盡可能不持貨。
可是,直到今天,按揭證券公司已「變型」,用香港人血汗錢支持的政府信貸評級借錢,然後再轉借給南韓及馬來西亞人消費、買樓,希望可以賺息差。運作和那些前投資銀行一樣。
問題是,當獅子山學會問政府為何還要保留按揭證券公司時,聽回來的答案竟然是「因為幫政府賺錢」!
賺錢好?好。不過如果要承擔的風險是有天一覺醒來,我們會積極要求放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那風險太高了。一個真正的政治家會不但考慮任內之事,還會考慮香港長遠利益,盡量把各計時炸彈拆掉。曾特首,殺掉按揭證券公司吧!
2008年立法會選舉期,香港政界和傳媒圈廣泛流傳一篇中聯辦研究部主任曹二寶寫的文章。文章內容能以一句「如何收回港人自治權,令北京直接管治香港的方法」作為結論。
如果以收回港人自治權為目標,那路線圖會是什麼?收回自治權時,又如何調整港人心態,以達致水到渠成?
曹二寶的文章中有云:「鄧小平強調指出『中央確實是不干預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干預。』為此他對中央要管的『香港的事情』提出了一項重要原則,就是必須是『沒有中央出頭香港難以解決的事情』。」
這「原則」如以「阿媽教仔」的邏輯演繹,必然是:「阿仔,警告了你不要在廚房玩火,現在不但嚴重燒傷兼昏迷不醒。就算你常常強調我要尊重你生活自主,現在我幫你叫十字車,到急救後照顧你,負擔你生活開支,你應不會再反對吧?」
守株待兔等出事
獅子山學會相信,曹二寶發表該想法時,絕對會有人相信他只是為國家、為特區作長遠考慮,一旦爆發「沒有中央出頭香港難以解決的事情」時,有已準備好的機制幫我們香港人出頭,以免將來手忙腳亂。
當曹二寶文章在港流傳時,我們香港人的焦點往往放在何謂「沒有中央出頭,香港難以解決的事情」?阿爺如何界定?可是,因香港社會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是有錢能解決天下事;當特區政府坐擁「埃及妖后嫁妝」的財政儲備,真是難以想像有什麼事情港人不能自己解決,於是得出的結論是中央會胡亂界定、在港人非常反對的情況下,收回港人自治權。
但獅子山學會深信,如果真的有中央為香港「出頭」、結束港人治港這偉大實驗的一天,香港人不但不會抗拒,還會視中央為救世主;只要「守株待兔等出事」,便可以輕輕鬆鬆收回港人自治權。這招數其實已在香港用過,被收回的單位當然不是政府,而是一間上市公司。沒錯!曹二寶至喜愛的上市公司,就是中信泰富(267)。
大家可能會問:「何出此言?」細想一下,出事前的中信泰富,不是像今天的香港政府,有中央「力挺」,管理上有極大的自主性,同時因有被力挺的形象,成功收集如航空、電力、基建等戰略資產。多年來,中信泰富運作和諧、穩定又繁榮,就算有外人懷奪權之意,也無法落實。等,成為唯一策略。
等什麼?就時要等到中信泰富出事。不難相信,當和諧、穩定壓倒一切,成為公司管理方針時,公司架構上,便積極淡化內裏權力制衡單位例如風險管理部、董事局等監察的積極性去達致「合作」。這時公司管理層就會好心為盈利,做些例如澳元 accumulator「一鋪清袋」的壞事。
中信泰富最後那張拖垮公司的外合約,極可能是因事前多次嚐得甜頭、制衡機制不斷腐化下而簽訂的。
全力保護兩制
試問,當中信泰富因澳元 accumulator 輸清光時,有股東會抗拒中央注資、入股、換管理層直接由北京管理嗎?當時股東不是視北京為救世主嗎?曹二寶,也不是在等特區政府同樣出事嗎?
如果特區政府的財務狀況,有天如今天的美國加州一樣,面臨破產。我們的立法會議員一定會像加州州政府的議員一樣,懇求中央聯邦政府出手相救。問問加州的老百姓,聯邦政府「出頭」,大幅奪去州政府的權力,去穩定加州州政府的財政權,這是否好事?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需要我們全力保護的。如果曹二寶大方地告知我們中央在什麼情況下,收回我們自治權,那我們要做的事是非常清楚。有如孫爸爸多年來給我的告誡:「Don't fxxk it up。」
例如,有大批建造業工人失業,他們為搵食而轉行,情緒激動,過程痛苦,可是這不會危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不過,不斷興建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大型基建,催生日本式基建既得利益集團,最後不但將財政儲備花光,還要令特區政府負債纍纍,就會見到曹二寶想見到的一天。
又或者因為金融海嘯,從商的人不但發現生意難做,融資又極困難,令一眾公司出現倒閉潮。這雖然難過,但不會危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不過,政府透過行政手段,強迫銀行要拋開風險考慮放貸,最後摧毀銀行體制穩健,那就會見到曹二寶想見到的一天。
不過,獅子山學會今天想大家特別注視一個能幫港人一鋪清袋的政府部門,那就是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
結束按揭證券公司
有如中信泰富最初定立的澳元合約,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的原意也是為減低風險而建立。原本按揭證券公司只為減低本地銀行「在貸出按揭貸款時可能引起的資產集中風險及流動資金短缺風險」,即一旦樓價暴跌帶來的銀行結構性風險,但按揭證券公司本身卻盡可能不持貨。
可是,直到今天,按揭證券公司已「變型」,用香港人血汗錢支持的政府信貸評級借錢,然後再轉借給南韓及馬來西亞人消費、買樓,希望可以賺息差。運作和那些前投資銀行一樣。
問題是,當獅子山學會問政府為何還要保留按揭證券公司時,聽回來的答案竟然是「因為幫政府賺錢」!
賺錢好?好。不過如果要承擔的風險是有天一覺醒來,我們會積極要求放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那風險太高了。一個真正的政治家會不但考慮任內之事,還會考慮香港長遠利益,盡量把各計時炸彈拆掉。曾特首,殺掉按揭證券公司吧!
Wednesday, August 5, 2009
佛利民:香港,錯了!
何民傑 -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信報 (理財投資 P. 29, 2009.8.5)
上星期五是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佛利民的百歲誕辰,獅子山學會上星期就辦了個座談會,其中一位主講嘉賓,壹周刊社長楊懷康在結語時提醒我們,佛利民一生沒放棄過游說世人自由經濟的重要,生前最後一段路上仍在寫作,最後一篇發表的文章,題目是《香港,錯了!》。
香港雖然是國際城市,但能讓自由經濟大師跳動神經的,並不是香港幹了什麼壞事,而是2006年時,特首曾蔭權公開說積極不干預政策早就不存在。佛利民曾經來過香港,還在張五常教授陪伴下深入了解香港的經濟奇,最後佛老向全世界說:香港是實踐自由經濟最成功的地方。
當然,人會老去,政治也常會轉氣候,當香港的自由大門守不住,佛利民也要挺身而出點名力斥曾蔭權走錯了路。記得當時由李兆富聯絡佛利民的秘書,得到同意把該短文翻譯成中文,宋漢生、孫柏文和我合力將佛利民敬告曾蔭權的話轉發給香港人。
政府的角色
幾年過去,香港自由經濟當然沒有頃刻間消失。但這邊廂最低工資快將成事,讓最弱勢的年青人、婦女、少數族裔失去議價自由,競爭法又來勢洶洶,勢要讓中小企增加營運成本,還有隨時從膠袋稅演變出銷售稅,全港零售店成為政府收稅機。那邊廂特區政府不斷擴大官僚體制,添馬艦、西九、啟德碼頭、迪士尼通通上百億開支,全由公帑埋單,大政府風氣勢不可擋。
就如座談會另一位嘉賓,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所講,佛利民致力推廣的,並不是自由市場如何萬能,而是政府的功能和介入必須嚴加限制,換句話說,自由經濟的精髓不在大市場,而在小政府。只有政府嚴肅克制權力,不以強制、立法、干預方式去擾亂經濟活動,自由經濟才能發揮活力,個體成員也可以各自尋新天地。
王教授是佛利民的學生,到今年書展,還推薦佛老的《資本主義與自由》給香港的年青人。不必介意年代漸遠,書中探討政府的角色權限可說是放諸四海皆準,今天重看仍極具意義。該書中提出學券制讓家長自主,提高教學質素;負稅率制度(negative income tax)幫助窮人和提供重新就業的動機,書中還有大膽又創新的意見,還成功推動美國政府以志願軍取代徵兵役,美國從此沒有徵兵役。
另一位芝大傳人、科技大學經濟系雷鼎鳴教授更在座談會上,分享在美工作的兒子的最近經歷,指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救市方案中,有大量資金是開放給學者競投開發新的研究項目,美國各大學也不得已提出一些根本沒有甚麼實際作用的研究計劃,用以分享這筆救市財寶!
雷鼎鳴教授還在107動力較早時主辦的《選擇的自由》讀書會上,分享佛利民這本面向群眾的暢銷著作。
讀書會上少不免有對自由經濟抱否定態度的批判,雷教授風趣地總結:「用古龍小說裏的武功做比喻,愈是極權和計劃經濟的國家,愈會表現出一種天下無敵的形象,但卻往往因為一個虛門,就會被人一擊倒斃。而自由經濟就好像滿身都是虛門,卻能夠這處受到傷害,那處就會復原,總不會輕易倒下。」
選擇的自由
《選擇的自由》裏有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章節,引用德瑞克特定律(Director's Law),提到美國從羅斯福的新政開始,全面推行各種各類的社會福利政策,最終都沒有讓窮人受惠。例如1953年成立的衛生教育福利部由每年20億美元的預算,激增至二十五年後的每年1600億元,是海陸空三軍的一點五倍開支,但開支投放到龐大的官僚口袋裏,美國貧窮人的生活並沒得到改善。還提出仔細的負入息稅方案(Negative income tax),鼓勵失業者自力更生。
即將退休的社會福利署署長余志穩昨日公開說,現在綜援受助人中,七成屬老弱傷殘,三成屬失業、低收入及單親家庭的人士,他冀望將這七成及三成的受助人分開類別計算。將最需要援助的弱勢社群和應該鼓勵自力更生的社群分辨開來,不就是佛利民努力告訴世人政府不是萬能的訊息,香港還有很多需要向佛老領教的地方。
沒錯,自由市場肯定不是萬能的,由人組成的政府更不可能是萬能的,只有讓群體做集體的決定,政府不作指導干預,人民才能追尋自己認同的幸福。佛利民離世前最記掛的是香港,因為香港以往實現了讓人們自己追求幸福的理想。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佛利民一生沒放棄過游說世人自由經濟的重要,生前最後一段路上仍在寫作,最後一篇文章的題目是《香港,錯了﹗》。(彭博圖片)佛利民提出學券制讓家長自主,提高教學質素,放諸四海皆準,今年重看仍極具意義。
上星期五是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佛利民的百歲誕辰,獅子山學會上星期就辦了個座談會,其中一位主講嘉賓,壹周刊社長楊懷康在結語時提醒我們,佛利民一生沒放棄過游說世人自由經濟的重要,生前最後一段路上仍在寫作,最後一篇發表的文章,題目是《香港,錯了!》。
香港雖然是國際城市,但能讓自由經濟大師跳動神經的,並不是香港幹了什麼壞事,而是2006年時,特首曾蔭權公開說積極不干預政策早就不存在。佛利民曾經來過香港,還在張五常教授陪伴下深入了解香港的經濟奇,最後佛老向全世界說:香港是實踐自由經濟最成功的地方。
當然,人會老去,政治也常會轉氣候,當香港的自由大門守不住,佛利民也要挺身而出點名力斥曾蔭權走錯了路。記得當時由李兆富聯絡佛利民的秘書,得到同意把該短文翻譯成中文,宋漢生、孫柏文和我合力將佛利民敬告曾蔭權的話轉發給香港人。
政府的角色
幾年過去,香港自由經濟當然沒有頃刻間消失。但這邊廂最低工資快將成事,讓最弱勢的年青人、婦女、少數族裔失去議價自由,競爭法又來勢洶洶,勢要讓中小企增加營運成本,還有隨時從膠袋稅演變出銷售稅,全港零售店成為政府收稅機。那邊廂特區政府不斷擴大官僚體制,添馬艦、西九、啟德碼頭、迪士尼通通上百億開支,全由公帑埋單,大政府風氣勢不可擋。
就如座談會另一位嘉賓,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所講,佛利民致力推廣的,並不是自由市場如何萬能,而是政府的功能和介入必須嚴加限制,換句話說,自由經濟的精髓不在大市場,而在小政府。只有政府嚴肅克制權力,不以強制、立法、干預方式去擾亂經濟活動,自由經濟才能發揮活力,個體成員也可以各自尋新天地。
王教授是佛利民的學生,到今年書展,還推薦佛老的《資本主義與自由》給香港的年青人。不必介意年代漸遠,書中探討政府的角色權限可說是放諸四海皆準,今天重看仍極具意義。該書中提出學券制讓家長自主,提高教學質素;負稅率制度(negative income tax)幫助窮人和提供重新就業的動機,書中還有大膽又創新的意見,還成功推動美國政府以志願軍取代徵兵役,美國從此沒有徵兵役。
另一位芝大傳人、科技大學經濟系雷鼎鳴教授更在座談會上,分享在美工作的兒子的最近經歷,指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救市方案中,有大量資金是開放給學者競投開發新的研究項目,美國各大學也不得已提出一些根本沒有甚麼實際作用的研究計劃,用以分享這筆救市財寶!
雷鼎鳴教授還在107動力較早時主辦的《選擇的自由》讀書會上,分享佛利民這本面向群眾的暢銷著作。
讀書會上少不免有對自由經濟抱否定態度的批判,雷教授風趣地總結:「用古龍小說裏的武功做比喻,愈是極權和計劃經濟的國家,愈會表現出一種天下無敵的形象,但卻往往因為一個虛門,就會被人一擊倒斃。而自由經濟就好像滿身都是虛門,卻能夠這處受到傷害,那處就會復原,總不會輕易倒下。」
選擇的自由
《選擇的自由》裏有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章節,引用德瑞克特定律(Director's Law),提到美國從羅斯福的新政開始,全面推行各種各類的社會福利政策,最終都沒有讓窮人受惠。例如1953年成立的衛生教育福利部由每年20億美元的預算,激增至二十五年後的每年1600億元,是海陸空三軍的一點五倍開支,但開支投放到龐大的官僚口袋裏,美國貧窮人的生活並沒得到改善。還提出仔細的負入息稅方案(Negative income tax),鼓勵失業者自力更生。
即將退休的社會福利署署長余志穩昨日公開說,現在綜援受助人中,七成屬老弱傷殘,三成屬失業、低收入及單親家庭的人士,他冀望將這七成及三成的受助人分開類別計算。將最需要援助的弱勢社群和應該鼓勵自力更生的社群分辨開來,不就是佛利民努力告訴世人政府不是萬能的訊息,香港還有很多需要向佛老領教的地方。
沒錯,自由市場肯定不是萬能的,由人組成的政府更不可能是萬能的,只有讓群體做集體的決定,政府不作指導干預,人民才能追尋自己認同的幸福。佛利民離世前最記掛的是香港,因為香港以往實現了讓人們自己追求幸福的理想。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佛利民一生沒放棄過游說世人自由經濟的重要,生前最後一段路上仍在寫作,最後一篇文章的題目是《香港,錯了﹗》。(彭博圖片)佛利民提出學券制讓家長自主,提高教學質素,放諸四海皆準,今年重看仍極具意義。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