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利字當頭:救救負資產大行動

利世民 (蘋果日報 09.09.2010)

十一月,美國將會舉行所謂的中期大選。主流估計是,民主黨將流失許多席位。現在的變數,是究竟共和黨可否重奪兩院的控制權。

世民還記得,奧巴馬當選之初,香港有許多時事評論員和政客,將這位歷史上首位美國黑人總統捧到天上有地下無,又說甚麼自由市場沒有市場;當時這一幫人的喜 悅,差點令人以為香港是美國的殖民地。怎料,不用一年多的光景,奧巴馬變了小布殊二世;經濟既沒有起色,其他的問題也不見到有任何改善,應驗了當時他要來 攻擊對手的那一句:more of the same。那些一時三刻的奧巴馬粉絲,都無影無蹤了。

說遠了。世民忽然提起奧巴馬,事緣是由這個星期二開始,美國政府的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再推出大規模按揭重組計劃。銀行可向負資產業主提供新按揭合約,風險由政府全面承擔,條件是銀行寬免舊按揭中的欠債,令負資產的樓宇看上去沒有那麼「肉酸」,業主在主觀感覺上,可更快見家鄉。

部份人畢生投資「銀主了」

這個計劃雖然早在今年三月推出,現在舊事重提,還是為了那個已輸了一半的中期選舉。事實上,這個五百億美元的「救救負資產大行動」,只動用了兩億左右。許多業主都說申請不到;得到「幫助」的業主,一半已脫離了受助人行列。無錯,他們的畢生投資,銀主了。

記得幾年前,在美國樓市泡沫還未爆破時,老友孫柏文說這次會「慘過八萬五」;當時還被一位老江湖說肥仔口氣大云云。結果是甚麼,不用世民多講了。不過,從今次奧巴馬的行動看來,要是經濟再沒有起色,誰知道又會否拿銀行界出來做公敵。有理由相信,上次支持民主黨的金主,在未來的一段日子,都會轉投到共和黨以及 Tea Party。

說不定,奧巴馬只做一屆總統。嘿,當年董先生好歹也做了一屆有多呢。

Wednesday, September 8, 2010

讓社會棟樑面對壓力測試

王弼 (信報,08.09.2010)

自從5月初在「城市論壇」拋出一包炭,力斥首置害死人,到今天,我已經代表獅子山學會出席了不下五六個關於協助年輕人「上車」、公開或閉門的訪問。可喜的是,我從這些訪問中得知,無論左中右,大部分都認同首置不可取。不幸的是,復建居屋似是 勢在必行,不過,如果未來三年的供應只是數千個,大不了香港會多幾個紅灣半島事件,對於擁有兩萬億元儲備的香港,當是破財擋災也非壞事。

作為城中少有高舉個人責任的機構,本會認為既然年輕人常常以未來社會棟樑自居,棟樑者,就當然要承受壓力。但一群廢青高呼「沒有樓便沒有人生希望」,物質主 義得令人可怕,卻竟有不少政客和社會領袖和議他們。但願這些以不合格混凝土製造的「社會棟樑」只佔我們下一代的極少數,否則香港的沉淪指日可待。

一人一公屋是否最理想

在參與這些公共事務,最令我嘆為觀止的,是廢青們「攤大手板」的勇氣,如果他們能以同樣的勇氣面對工作,香港會是何等的美妙?他們認為住屋是人出生便應有的 權利,這是人權問題。房屋是不應用錢買的,所以發展商不應存在,也不應有居屋,政府一人一公屋讓他們住過世,讓他們舒舒服服追求人生理想,不應該嗎?

然而,以前的一代如此艱辛、如何節儉才擁有自住樓宇;但為什麼新一代一踏出社會就應該擁有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呢?如果我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倒不如深入了解年輕人為何有置業困難,對症下藥。

撇除年輕人一年會否去N次旅行,平日花費的習慣等事宜,一個大學生畢業工作一段時間亦儲蓄不到首期,他們既自稱勤奮工作又慳儉,我們便要問是什麼「陰乾」了他們的積蓄。

想想現時的大學制度:在競爭激烈社會下,一面進修,一面工作,看似是一件很合理、很合邏輯的事,但回想以前的大學制度,社會很簡單,各大學畢業生都有自己定 位,港大中大最好,浸會理工畢業生不會眼紅港大中大的工資比他們高,各人都有自知之明。浸會理工畢業生明白,起步低一點不重要,只要工作表現好,前途就能 走遠。

自從有聯招開始,到演變成八間大學,再來副學士和公開大學,政府沒完沒了進行教育政策「量化寬鬆」,不斷濫發證書,為圓大學生夢也 好,推延失業率也好。問題是,當僱主收到應徵信,各位都自稱天子門生,但實在是質素參差,叫僱主如何揀選呢?應徵者為突出自己,又應政府鼓勵,以為進修拿 個碩士學位便高人一等。可是那些所謂碩士課程,亦是質素參差,讀了也不見得增了值,卻需要一大筆費用。

很多年輕人為了升學借下不少資金,當 畢業踏出社會時,已欠下債務,再加上一個學店的碩士學位,人到三十,供MPF又壓死了數十萬,若然一對快將結婚的情侶都有相同的情況,兩人付出或被壓死的 資金超過100萬元,換言之首期已不知不覺地化為烏有了。君不見西環三百、四百呎左右的單位還是在200萬元以內,足夠兩口子居住?

另一個我常常要解答的問題,是所謂樓宇供應量不足而導致樓價飆升。然而,現時樓價上升原因是地少、供應不足、地產霸權,還是受美國聯儲局的影響更多呢?

香港的樓價是受外來的影響遠遠高於內部。根據實際數字做了個小統計,發現回歸後近十年,香港的房屋供應量(包括私人、公屋、居屋)有六十萬伙,光是私人樓宇 已佔三十萬伙,可是同期人口卻增加了六十萬,因此,看不到有供應不足的問題出現。所以,香港的樓價絕大部分是受全球貨幣政策所影響的。

年輕人買不到樓的迷思

同時,為何這數年多了人覺得租樓不划算呢?因為息口太低,供息太少了。所以,如果自己所使的一大筆錢,全部都是供樓價而不是支付利息,會覺得供樓是開心。但問題是當利息上升時,會發覺原來供樓超過一半的錢都是供利息的,會覺得供樓是不值的。

上述數點,都是我對所謂置業難迷思的分析。但最後,我們是否應該鼓勵年輕人面對現實?外圍消息隨時可以把樓價舞高弄低,然而這些正常的經濟周期,政府不可能 控制得了。今天樓價高我們幫他們建居屋,明天樓價暴跌我們為他們背起負資產,什麼都為他們補貼一點,對於他們的成長發展又是否有好處呢?青年人是否沒有責 任去處理自己的成家立室的問題呢?就好像首期是難儲蓄的,但儲蓄首期可以視為人生一種鍛練,節省一點消費,少去旅行,就是這個過程,如果他們連這個考驗都做不到,更遑論作供樓更高難度的事。

每人都需要經過努力才會換取成果,即使社會能富裕到給予每人一層樓,但作為一個人應否承擔自己某些的責任呢?讓年輕人成為能靠自己站起的一代,好嗎?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王弼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山卡罅爆金融危機

孫柏文 (AM730,06.09.2010)

BEACON 「熱烈慶祝!花旗國失業率升至9.6%!」仲唔係全球各大報章嘅頭條?大家可能會問:「點解失業率上升,都話係熱烈慶祝呢?孫柏文係咪幸災樂禍?」我,當然唔係啦。

熱烈慶祝嗰個唔係我,係花旗國股市。上個禮拜五晚,美國勞工部宣布8月新增職位數字,結果係私人機構請多咗6萬個工人,比預期好。不過,因為進入勞動人口嘅人數,比新增職位嘅增長快,政府又因為做完十年一度嘅人口普查,同埋地區政府因冇錢繼續裁員,所以失業率上升。

不過最終股市都大升,市場由怕雙底衰退等美國聯儲局救,變成咗又望公司盈利升去帶動股價。雖然美國經濟增長,第二季得嗰1.6%,但分析員們都仲係將啲股票目標價,定喺個假設盈利會升兩成嘅水平。哎,你估啲上市公司管理層係魔術師咩,盈利可以跑贏經濟增長咁多。

點都好,市升,唔好鬥氣。好似我呢啲買咗熊證嘅人,唯有慢慢等。等乜?喺呢個銀行仲嚴重資不抵債嘅世界,一定又爆金融危機。而呢期就真係又有金融危機,仲要喺一個你諗都未諗過嘅地方。喺邊?咪就係喺阿富汗。當地最大間銀行,之前批咗好多貸款俾總統啲朋友,最後因變咗做呆壞帳,呢幾日俾人傳資不抵債,所以係咁被擠提。

見花旗國傳媒大幅報道,原因唔係會有大危機,因為間銀行嘅資產得嗰幾億美元,而係因為美國國民問:「唔係連呢間銀行都要我哋救?」 其實有呢種銀行,對做幾年就落台嘅統治者都勁有用。因為要收買啲有政治勢力嘅人,唔使直接出錢,只要叫啲銀行放債俾佢哋就得。跟住到最後自己已經下台後, 就留番個計時炸彈俾下一任嗰個搞。

下一任嗰個,又可以大條道理話唔關自己事,繼續玩呢個遊戲。哈!我知!呢啲咪就係英國人最鍾意玩嘅招數。咁大家都知我哋特首係英國人訓練出來,唔通佢做財政司時,搞嗰間按揭證券公司都係有異曲同工之效?

大家做嗰啲九成按揭買樓,一旦負資產爆斷供潮,你估邊個孭?以前97年嗰轉,啲人會死頂點都繼續供,不過依家要做九成按揭嘅,係啲年輕80後,你估以佢哋嘅脾性,佢哋會頂咩?

最後,我想講講噚日喺薄扶林舉行嘅區議會補選。我落筆嘅呢刻係唔知邊個贏,不過我亦唔係想分析、預測戰果。我想講嘅係,話說上個禮拜六拉票時,有人話某個候選人「襲擊」對手嘅助選團成員。

不過今時今日,你一咁講,啲人嘅反應係「no video,no talk」,所以我今日想呼籲所有未來會參選嘅人,選舉期間,唔該你哋學外國啲選舉工程咁,24小時咁開著個攝影機,影住對手。我哋做傳媒嘅,會感激萬分。

Friday, September 3, 2010

青年失業的另類觀察

施永青 (AM730,03.09.2010)

從我之前的文章中,讀者不難察覺,我傾向青年人應自我問責,而不是把問題推給社會。以青年失業問題為例,其背景非常複雜,短期內都不易得到解決,青年人宜珍惜自己的青春,調節自己去適應環境,而不是眼光光靜候環境會變得對自己有利。

然而,我看到社會上有很多評論,卻傾向從相反的方向去對待青少年失業問題,他們會把問題歸咎政府,認為是政府的教育政策失敗,以至培養出來的學生不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此外又指大學學額不夠多,令青年人失去了透過學歷去改變命運的機會;有些更指商界肯付的工資太低,沒法吸引青年人投入工作。總之,一切都是社 會的錯,青年人自己反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其實,青年人失業率高根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全球如是,香港的情況絕不比其他國家嚴重。現實是青年人離開學校後,都需要有一個找工作的過程;要物色一份自己喜歡,僱主又接受的工作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人人都一步到位。在這個找工階段,青年人的失業率較高,是十分正常的。

這種情況其實與新樓落成時差不多,投資者也有一個物色租客的過程,在一時未找到租客的情況下,新樓的空置率較高亦是正常的,無需視作社會問題。因此,我們亦無需把青年失業率高的問題看得太嚴重,在一般的情況下,政府都沒有太多的改善空間。

新樓業主若想快點找到租客的話,最有效的方法是減租;青年人想快點找到工作的話,亦只能採取類似策略,就是要學孔子那樣「多能鄙事」,卑賤一點的工作也肯做。我在商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練習生,實質上就是做信差;而我之後的發展,亦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現時香港的整體失業率只有4.3%,反映青少年找工一段時間之後還是能找到穩定工作的。未有跡象顯示,這一代的青年人往後都會找不到工作。當真如是,高失業率的情況,將由去年的15至24歲延伸至今年的15至25歲,而明年更會延至15至26歲;那我們才能說我們的教育真的出了問題,教出來的學生根本不符合社會的需要。

此外,我亦不認為香港大學生的學額不足;相反,我們的問題是大學生的收生基準太低。這種情況不但會浪費社會資源,亦令一些大學生虛有其表。他們缺乏自知之明,還以為一出社會就可以謀得高薪厚職;結果當然久久未能如願,徒令失業率上升。

現時,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資已不少,讀完中學可以讀展翅,讀副學士;讀完大學可以讀碩士。但讀多兩個課程,不見得社會可提供的工作崗位會同步增多,結果工作依然難找,而青年人的怨氣反比未去進修前更多。因此,與其鼓勵青年再去進修,不如叫他們早點出社會工作。

Thursday, September 2, 2010

青年失業因不為鄙事

施永青 (AM730,02.09.2010)

朋友從事飲食行業,嘆聘請不到員工。我問他有沒有歧視年輕人,因為據統計數字,失業率雖已跌到只有4.3%,但青少年(15歲至24歲)的失業率卻仍有13.2%。朋友說,不是他歧視年輕人,而是年輕人歧視他們的行業。

他請人時:如果在廣告上標明是做飲食業的,那就很少人會來應徵;以至他不得不扮請文員以作招徠,那即使工資訂低一點也有人應徵。他是等有人來的時候,才告訴應徵者,文員的職位已滿額,希望說服他們轉做其他職位。

不過,他說這樣請回來的人很多都做不長,因為他們沒有思想準備,會嫌工作時間長,星期日也要返工,長時間站立很辛苦,要拋頭露面不習慣,很多時工作還不到一個禮拜,就不再上班,走的時候交待也沒有一句,更奇怪的是工資也不回來領取,家裡真的這麼富有嗎?

我會理解,青年人為何不喜歡做飲食業,高調地說職業無分貴賤是沒有意思的。然而,青少年也得明白,這個世界是不容所有人都去做醫生、做律師的,要想做這類工作,得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表現比其他同學好,如果比輸了,那就得面對現實,做一些被視為次一級的行業。總不能寧願選擇失業,有工也不去做,廿幾歲仔仍要家裡養。

據統計,香港整體的失業數字在下降(由4.6%跌至4.3%),但青少年的失業率卻上升了(由13.1%升至13.2%)。這即是說,香港的整體環境在改善,照道理青年人找到工作的機會亦應該會同步增加,那為甚麼青年人的失業率反而增加了呢?究竟是社會愈來愈歧視年輕人,還是青年人愈來愈不願意工作?

有青年人埋怨,很多工作在請人的時候都要求有經驗,他們剛從學校出來,哪有經驗,所以不是他們不願工作,而是僱主排擠他們。然而,青年人也得有自知之明,為何一定要找那些需要經驗的工作呢?未有經驗就得找一些職位低一點的工作;從低做起是大部分人都要經過的職場里程,這一代青年人也不能例外。不見得社會上每一個職位空缺都是需要經驗的,關鍵是青年人願不願意低就一下吧了。

我記得孔子在回憶自己生平的時候說過:「余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說:孔子少年的時候,身份卑微,所以很多被人鄙視的事情他都能夠做。從孔子的語氣來看,他並沒有以此為恥,反以此為榮。

史記說孔子乃野合而生。他父親早有妻妾,66歲仍不依禮教搞「野合」,弄大了20歲少女的肚,生了孔子這個私生子。孔子三歲,他就死了,令孔子得不到父系家族的庇護,只好去做鄙事—管倉庫、看牧場,可能要搬運貨物,餵飼牛羊。但少年做鄙事,並沒有妨礙孔子成為一代宗師。香港的青年人是否爾生也貴,故不屑為鄙事呢?

(轉載自2010年9月2日am730C觀點)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解放強積金 讓八十後自決

從前,有一所「碧金寺」,寺裏主持定下的規定,村裏鄉民都會乖乖聽從。有一天主持說村裏的老人愈來愈多,怕以後不夠年輕人去耕畜,主持就立下十一碧金指令,年青人每月的耕作收入要上繳一成,並稱作大碧金,交給「碧金寺」營運,只有到花甲之年,才能領回耕作收益。

「迫金」計劃 好心做壞事本來鄉民都想這是「碧金寺」主持的好主意,所有人都樂意上繳耕作,直至阿丙病重,療養治病都要銀兩,丙嫂心想不妙,就去找「碧金寺」主持。

丙嫂:「阿丙命不久矣,希望可以給他最後的日子好過點,可以先領回他的大碧金。」主持:「不許,不許,只有花甲之年才許領。」後來,阿丙去世了。

阿甲出城考了功名,希望回家鄉辦個學堂,但苦無建校的資金,就去找「碧金寺」主持,求取領回大碧金。

阿甲溫文求道:「主持大人,我倘能辦得學堂,不但創功立業,也造福家鄉子弟,何不先許我領回碧金,創一大業?」主持:「不許,不許,只有花甲之年才許領。」阿甲創業不成,只能當個潦倒書生。

阿乙讀書不多,希望結婚生子,但勤勞耕作都只夠糊口,惟有找「碧金寺」主持領回大碧金以娶妻置田。

阿乙怒氣沖沖的說:「我月月守規上繳,而今我要娶妻置田才能成家,快給回我大碧金啊!」主持:「不許,不許,只有花甲之年才許領。」這回阿乙毫不客氣,一把火燒了「碧金寺」,從此,鄉民不再受惡策所累。

上面的故事不是《拍案驚奇》,而是活生生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上演的真故事,故事的真實名字是「強積金」,而受害的是最基層的香港小市民,八十後年青人的置業問題也源於「迫金」所累。

強積金在2000年開始推行,正是八十後投入社會的年代,十多年來積下來的「迫金」小則10萬元,管理得善也有近20萬元之數,年輕夫妻合起來就有近40萬元之多,加多些許積蓄不就是供一所細價樓的首期。可惜,積金局說:「不許,不許,只有花甲之年才許領。」

建議強積金支付首期
市民應置業與否,此乃個人決定,獅子山學會無意干涉。可是,本會一直倡議解放強積金,理由的是政府應還市民調取自己收入的權利。而英雄所見略同,智經研究中心日前也發表置業政策研究,其中最可取的建議是容許申請人取用強積金支付首期。

事實上,新加坡一直容許公民可以用公積金來付首期,以及用公積金來供樓。目前,新加坡95%家庭是房屋業主,比率世界第一,正是受惠於有關政策。

說 到底,強積金管理人收取巨大管理費,但不用直接向供款人交代,每月仍會有不絕的供款,實際上強積金製造了產權不清的怪現象。產權是自由經濟的基石,連實行 社會主義的中國《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一節也寫有:「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力。」當代經濟學對私有產權的定 義包括了使用權、收入的獨享權和轉讓權。但強積金制度將個人收入凍結成四十年後才能使用的資金,實際是將私有產權凍結了四十年。

而產權之所 以重要,是因為:一、產權的激勵功能:產權歸根究柢是一種物質利益關係。任何產權主體對其產權的行使,都是在收益最大化動機支配下的經濟行為,沒有收益的 產權是不可思議的。二、產權的約束功能:產權對產權主體在行使產權的經濟活動中所施加的強制。三、產權的資源配置功能:產權的資源配置功能指的是產權制度 的安排所具有的調節或影響資源配置狀況的作用。四、產權的協調功能:財產關係的明晰及其制度化是一切社會得以正常運行的基礎,協調人們的社會關係,保證社 會秩序規範、有序的運行。

港人產權凍結四十年
港人產權被凍結了四十年,既沒有激勵作用,也無法作出最有效的配置,例如,置業、創業、治病、求學等,最後連產權協調社會秩序也漸失,引發失序。

現 時樓市正值高峰,二手樓宇的平均樓價達336萬元,但當樓市回落,一個200萬元的單位,三成首期只要60萬元;而超過申請公屋入息上限,但又低於過去夾 心階層住屋計劃要求的家庭的總收入,介乎16916元至39000元,每月近4000元的強積金供款正有助供樓,解放強積金支付首期,再容讓他們以強積金 供款供樓,不失為解救那批高呼「置業難」八十後的好方法。

後記:星期一我代表獅子山學會出席OurTv的網上時評節目,和左翼的八十後討論到解放強積金,竟不約而同地同意解放強積金是當前上策,未知當年一意通過強積金的工會領袖和立法局議員又有何感想?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何民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