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April 16, 2010

利字當頭:頭痛醫腳

利世民, 蘋果日報 ( 財經要聞, B07 2010. 04. 16)

「買唔起樓,好慘o架!」立法會議員無論左中右,都覺得政府有責任協助市民置業,要政府重建居屋。那麼,政府又有沒有責任去協助市民供樓?世民真的不明白,過去的13年,我們經歷過3次重大的經濟危機,香港竟然可以有一班人,以為資產價格可以長升長有。

說到底,這些全職政客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一群。

「你才不食人間煙火!你知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要置業有多難!尤其是單身的,無論怎樣儲蓄,都買不起一層屬於自己的物業。」相信有不少人看到這裏,心中開始暗罵。世民當然知道置業艱難,作為過來人,更知道供樓的壓力。

倘加息供樓比上車更苦

年輕人,請不要以為上了車,那層樓便是你的。地租、差餉和管理費固然不是一筆小數,再大的問題是,沒有人知道今天的低息環境可以維持多久;當息口回升至歷史的平均水平,大家便會明白,供樓可以比上車更辛苦。

說到底,深層次矛盾,仍然是年輕人「搵朝唔得晚」。見到「很難置業」的表象就大叫復建居屋,不是頭痛醫腳是甚麼?

世民在筆耕之餘,晚上也兼職教一兩個碩士課程。每個星期,見到同學們拖着疲乏的身軀,聽三小時的課,又要在假日趕功課給我,總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可是,想深一層,要不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出了問題,為甚麼這麼多人要不斷追求學位的標籤效應?現在的白領,有個碩士已經不算甚麼,相信不久將來,會是博士通街走的日子。

事實擺在眼前,打工仔女在午夜夢迴,才發覺自己看不見事業,找不到方向。香港創業的人數世界最低,就算世民認識的幾個創業青年,不是在外國讀書回流的,就是沒有被常規的教育同化。

將一生綁在一份牛工上

難道這個現象是簡單的偶然嗎?政府叫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就去創業,是錯的。創業,就是為自己創造事業,首先就是要知道自己有甚麼想去創造,創業才有意思。本末倒置了,聽了官僚說,真是「死得人多」。

世民認識的創業者,起初都沒買樓,因資本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都留下來做生意。到了事業有成,他們才會買樓,這是傳統智慧。要年輕人,甚至單身的,買居屋,等於要他們將一生綑綁在一份牛工,值得嗎?

利世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