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April 8, 2010

利字當頭:妄自菲薄

利世民, 蘋果日報 ( 財經要聞, B05 2010. 04. 08)

上海市長韓正訪台,伸出的橄欖枝,是上海交通銀行的人民幣和台幣雙向兌換。

如果我是在大陸的台商,現在應會很期待這德政落實。畢竟財富是人民幣抑或是新台幣,乃一種選擇。

以前沒有選擇,現在多一點,當然是好事。世民最看不順眼,就是國家的大員宣告類似的便民政策時,字裏行間,總流露出天朝大員施恩予黎民百姓的一般傲慢。

香港剛巧在月初成立了台港策進會,大家都希望在統戰台胞上盡一分綿力。可是港府在形勢上,永遠輸蝕一截,坊間每次見上海有甚麼動作,都杞人憂天。

「香港邊緣化了,香港地位不保了。」這老調彈了十多年,究竟上海有沒有取代香港?有人說,以前就是因為大陸和台灣沒有直接聯繫,香港可在中間過水濕腳。現在沒有這個「優勢」,所以香港要褪色了。

要是你相信,香港有今天的繁盛,全因以前人家作繭自縛,那麼,你的擔心是應該的。不過連滙兌如此基本的櫃台業務,都要由堂堂市長去宣佈,上海在可見將來,有能力威脅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嗎?

有。條件是我們放棄了香港獨有的優勢。

港甘願放棄獨有優勢

「香港獨有的優勢是甚麼?」世民的確遇過不少二十出頭的提出這疑問。原來過去十多年,我們的教育制度在有意無意間,向這群八十後灌輸「中國好、香港好」的邏輯。

久而久之,我們都忘記了,香港對改革開放的貢獻。當然,他們也忘記了,這地方曾是經濟奇蹟。

「那是以前的事嘛?世界不一樣了。」說這句話的人,我從來沒聽過一個可用簡單的話給我解釋,世界究竟有甚麼不一樣,為甚麼香港戰後成功的一套現在行不通。還是香港在回歸後潛藏的改變,令我們不再像以前般優越?

好,就算要說真的有甚麼改變,那就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香港的對手都是全世界最好、最尖端的。以前香港商人都是放眼世界,現在特區政府眼中只見大中華,前路當然難行。

利世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