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May 26, 2010

無為而治下的香港















精彩觀點:

之一
所謂無為,就是可有為而不為之,儘量少改動,訂立簡單、適合當地文化的法例。因為要管得方便,儘量可以不改變的就不改。可以說,《南京條約》以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其實政府都是做得很少很少。

之二 首任總督砵甸乍規定“香港乃不抽稅之埠,准各國貿易,並尊重華人習慣。”讓香港成為貿易自由港、尊重華人習慣,並不是因為他特別愛中國人,而是他不想華人妨礙他賺錢。

之三 不抽稅的政策深遠地影響著香港的發展。今天香港人要交稅,最高稅率是15%,但是你要交15%的稅也不是容易的事,你的收入要在240萬以上才交15%,你沒有這個本事就交不了15%的稅。所以,在香港繳稅是身份象徵,你交稅交得多,說明你很有地位。

之四 一個很好的政策,在當時是成功的,但是你不斷複製,以為那是一個必勝的模式,不考慮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時就會有危險。比如麥理浩當年做公共房屋,得到很多稱讚。但今人繼續複製,則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之五 為何有所不為的政府也可以是負責任的政府?要分清是政府的責任,還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比如住房,沒有人能忍受露宿街頭,這在香港社會是不可以發生的。政府的責任要讓每個人有地方居住。是不是擁有房產、擁有物業,這就是我們自己的責任了。

之六 很多人誤認為政府要最大化人民的幸福。錯了,政府是要提供法律和秩序,保護產權、生命、財產與自由,政府不許諾你幸福,只許諾你權利的保護、秩序和法律。

主題:香港——無為而治下的奇跡

主講嘉賓:王弼(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評議嘉賓:馮興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毛壽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楊團(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莫志宏(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張智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 劉業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

主辦: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協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承辦:騰訊評論

時間:2010年5月26日(週三) 晚上7點—9點

地點:中國政法大學(薊門橋校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論壇詳文可在此瀏覽︰http://view.news.qq.com/a/20100531/000040.htm

(轉載自騰訊評論“燕山大講堂”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