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May 5, 2010

居屋與年輕一代的深層次矛盾

王弼 -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信報 (理財投資P.35,2010.5.05)

自認是一個不善於流露個人情感的人,但在某一些骨節眼上卻真的觸動到我的神經,第一就是最低工資會讓社會上最弱勢人士失去工作而陷入跨代貧窮旋渦;第二就是當人們在沒有衡量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只因以為擁有自己的房子便代表安居樂業,或是因「賺住又賺價」這香港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而貿然置業,最後因負擔不起供樓的壓力而陷入困境,有的夫婦反目,更甚者最後走上絕路,是最令人感到傷感的事。

親睹心酸個案 請社會三思

可能是因為自己剛踏入社會工作時,正是香港經歷科網泡沫後又遭沙士蹂躪的最困難時期,目睹很多上述令人心酸的個案,就不期然對置業這人生數一數二的大事三思,希望準業主一定要搞清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

政府更沒有責任、也不應該鼓勵市民冒過於自己所能承擔的風險,所以對於無論是首次置業貸款計劃也好、居屋也好,凡是政府提供誘因叫市民置業的政策,在八十和九十後、未經歷過負資產為何物的一代強烈要求恢復的情況下,也只好硬著頭皮與他們爭論,以致在周日的《城市論壇》中有過分激動的表現,在這謹向當日的觀眾表示萬二分的歉意!

對於首置,在周日的辯論中,列舉了政府批出的三萬多宗貸款有四成斷供記錄,還有約一千五百宗破產個案後,基本上連在場的「維園阿哥」也承認首置不是他們所爭取的,在場的議員們也沒有一句辯護的話,意味這計劃真的要壽終正寢了!而另一焦點──居屋,或是任何類似的政策,就是政府以補貼形式幫助市民上車,同樣是毒藥,要不然政府為何要活化?其潛台詞就是現有的三十多萬個居屋單位是「死貨」──人生變數何其多,抱著不能自由出讓和出租的居屋,如有北上創業的機會還去不去?到時被困在居屋成為真正的房奴,這是喊得最大聲要上車的八十、九十後和很多人不了解的事情。

支持復建居屋人士還聲稱他們要安居樂業,所以便要擁有自己的物業,先別理會這邏輯是否成立,當被問到既然置業供樓這樣困難,要靠政府補貼才能成事,如果萬一經濟不景、樓價下跌,自己的積蓄化為烏有,甚至成為負資產,將如何自處時,當日在《城市論壇》一位十七歲的「維園阿哥」便跟我說:「我們看不到能買到自己物業的希望,因為時薪只有二十塊…… 我們買樓只為一個家,不是炒賣。」但樓價有升有跌是客觀事實,2003年香港樓價便比1997年高峰下跌七成,有許多到今天還是負資產,真的沒打緊?就算真的能如此豁達,在經濟不景、樓價下挫、收入下跌和失業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的時候,他們有否想過隨時會失去供樓能力?

樓價不動居屋反應差

十七歲想的不是怎樣念好書而是絕望於一生只拿時薪二十塊,寄望政府給他們一個「家」,這班「維園阿哥」是搞什麼的?

年輕人說話仿似灑脫,但當被問及如果香港樓宇如外國般反應因折舊而減值的情況,他們還會不會熱中置業的時候,得到的答案總是有一絲的遲疑。就如鄭汝樺所說:「只是十六個月前,房屋委員會出售第四期剩餘居屋三千二百個單位,認購率是出售單位的三點四倍,是出售剩餘居屋單位以來最低,結果只是售出六成。最近,同屬資助房屋、由房屋協會出售的夾屋八百個單位,三萬三千七百人申請,認購比率四十倍,預料全數售罄。」樓價爆升個個要買樓,樓價不動時(莫說是下跌)無人問津。

買樓並非必賺方程式

說到底,回歸前香港必賺的方程式還是深深在我們年輕一代的血液裏!樂觀點看,他們仍有賺錢的欲望當然是好事,只是他們把置業和居住問題混淆了──政府有責任保障人民免於露宿街頭而非置業!

初生之犢不畏虎──不怕投入供樓這個虎口!沒打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獅子山學會也寄望我們的下一代有冒險精神,如果他們能計算過擔起一頭家的風險,勇於承擔,我會為他們喝彩。可是,如果在未有事業時已處處想著如何能得到幫助,更連首期都付不出的情況下貿然說要供樓,無論是居屋或私樓,把初生之犢驅進虎口,特區政府還不至笨得再要把這個黑鍋背上吧?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