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 蘋果日報 ( 財經要聞, B10, 2010. 03. 24)
一月中,Google說要撤出中國,有些人說放棄中國市場可惜啊!結果,將g.cn指往google.com.hk,比撤出中國,這巴掌摑得妙不可言。
不知這算是香港人的光榮,還是中國人的悲情。一家做正當網絡生意的公司,竟要經歷如斯折騰。Google在聲明中說,已將遭大陸封鎖的概況,每天做報告。經常要北上的朋友,可在出門時先到http://bit.ly/bryr4N看自己不在港時,能否用得到Gmail或更新Blogger。
Google請人傳進軍對冲基金
Eric Schmidt說Google的生意模式,就像一家資訊銀行。有人在Google的招聘廣告中,看到它們正聘請債券交易員。一說是Google坐擁資金太 多,要請專人打理。可是,這工作外判給投行便是,犯不着自家辦。另一說法指,Google終於要發揮擁有龐大的資訊庫,先在主權債券小試牛刀,搞得好便大 舉進軍對冲基金這行。要是這真是Google的方向,那真教人擔心。
話說回頭,撤出中國,肯定了Google有着傳統瑞士銀行家對客戶的忠誠,現是時候考驗特區政府,有沒有瑞士政府那種對原則的堅持。
有關個人資訊問題,不得不順帶一談香港的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96年成立,香港人多了paperwork,卻不見得個人資訊隱密功夫做得好。私隱這概念,在這十多年來被誤解濫用,甚至政府及其他公營部門前線人員,也經常扭曲私隱的定義,作為推卸抵擋公眾查詢的藉口。
隨着香港的公營部份佔社會整體份額越來越大,各公署的獨立性和成效,絕對是一個重要課題。各個專員公署,無論私隱專員公署抑或申訴專員公署,都是建制外一個獨立官僚,設計目的是讓公署職員可獨立監督政府行政機關的運作問題。可是,綜觀現時的聘任制度,這些公署的管理層都跟行政機關走得太近,行事文化也太過類 近行政機關的一套。就連本來針對政府內部貪污的廉政公署,也轉型成為對私營機構為主的大內密探。
事實上,私隱專員公署的組織架構,若干程度上跟廉署相似,可是,私隱保障的政策跟肅貪倡廉有甚大差異,這個組織設計上的缺陷,部份解釋了為何香港整體私隱政策推廣事倍功半。
利世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