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錢鶴齡 - 獅子山學會研究助理
信報(理財投資P.31,2010.2.17)
放寬醫生賣廣告利多於弊
早前一則關於醫療融資的新聞,指出保險業界十分支持政府即將進行諮詢的自願性供款方案。其實,今次政府能放開懷抱、順應民意,讓市民你情我願開開心心買醫保,實在是近年罕有佳作。不過,當政府在醫保的戰線上挽回點面子的同時,我們一些醫生朋友卻又因職業操守的問題上遭人詬病。
上月底,傳媒報道了一則有關香港醫療的新聞,這篇報道透視了私家醫生收受回佣轉介的問題。文章指出有家庭醫生在轉介病人至專科醫生時收取回佣,而回佣金額約在專科醫生診金的5至25%不等。
醫生一向以仁心仁術自居,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會惹來各界關注。很多人把矛頭直指醫生,批評這些收取回佣的醫生貪得無厭,認為醫生是高尚的職業,所以醫生們不應利字當頭;行內個別醫生更直斥醫務委員會無能,醫醫相衛沒有盡力去打擊違規轉介。原來,私家醫生收取病人轉介費在行內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借助市場力量作監管
儘管很多人仍然把在電視劇集《仁心仁術》中佐治古尼的靚佬俠醫形象投射到真實世界的醫生身上,獅子山學會卻不會把光環硬套到他們的頭上。事實上,他們的一些代表在電視節目上就曾向本會坦言,今天很多在公屋開診的醫生(就是那些早前因領匯加租而罷診的),當年是因港英政府低租金「吸引」下才在公屋開設診所「濟世為懷」的。因此,在回佣的事情上,我們也不可能要求主要由醫生組成的醫委會有青天包大人明察秋毫的能耐。既然內行人監管不了,外行的廉署又竟然對這個「公開的秘密」無可奈何,借助市場力量又如何?
其實,本港醫療系統,特別在收費的資訊上,實在要在增加透明度上邁向廿一世紀的標準。大家可能都有經驗,就是每一次去看私家醫生,都要提心吊膽,不知看完醫生後會否令荷包「血流成河」;要找專科醫生,只可依賴親朋戚友的口碑,或者依賴家庭醫生,卻往往只得到一個名字和診所地址,其他資訊如資歷、收費等卻一律欠奉。
為何不讓專科醫生賣廣告?其實醫委會在2008年已修改《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放寬醫生賣廣告,但對廣告的內容諸多限制,例如:只批准醫生在四類印刷媒體,包括報章、雜誌、學報及期刊刊登廣告;廣告的篇幅規定不可大於三百平方釐米(約半張A4紙);內容不可以推銷其他服務;不可與美容院等廣告刊在同版,更包括不容許醫生在廣告內披露有關年資和重大手術經驗的資料。
這些所謂放寬,都是醫務委員會就禁止醫生賣廣告的上訴失敗後,輸打贏要的「老油條」對策。可是,只有解除限制,才真正有助節省病人找尋醫生所花的時間及費用。簡單而言,就是令他們可以貨比三家,更容易比較各專科醫生的優劣。
放寬醫生賣廣告的限制所帶來的好處,實在遠不止於降低病人的機會成本。首先,廣告可以促進行業內的新陳代謝。年輕的專科醫生有機會以廣告宣傳、殺出血路,從而增加生存空間。老一輩的醫生,有的早已享負盛名,當然沒有必要賣廣告,但他們沒有理由自己不用賣廣告,便阻止後輩以此提高知名度吧?第二,病人能掌握更多關於專科醫生的資訊和診金的多少,病人便能以自己的負擔能力選擇不同級數的醫生。這會鼓勵有經濟能力的人放棄到公立醫院及診所求診,改為直接去向私家醫生求診,從而減低了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對真正負擔不起私家醫生的人士有幫助。
廣告費不會推高診金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醫生是高尚職業,而廣告會影響他們的形象,使他們變得商業化。也有人會說由於病人缺乏醫學知識,不能判斷醫生廣告的真偽,容易被誤導。更多人會說廣告費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加重病人的負擔。可是,如果年輕醫生苦無渠道宣傳自己,我們寧可他們賣廣告,還是要他們以身試法,冒險以回佣吸納顧客?至於醫生廣告的質素,現在的諸多限制,病人對訊息一知半解,行不見得不被誤導。而廣告費真的會令診金上升嗎?大家看看小巴車身上的廣告,便會不言而喻──君不見很多律師事務所標榜辦理離婚也只是數千元嗎?
解決醫生違規轉介的問題,是需要以增加專科醫生運作的透明度來解決。政府與其花錢去進行醫療融資的諮詢,倒不如協助放寬醫生行醫的無謂限制。這或許會比任何醫療融資方案,更能解決公立醫院專科醫生不足及輪候時間過長等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