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29, 2008

2008年全球往左走

謝毅 -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信報 ( 經濟企管 P.37, 2008.12.29)

到了年尾,又是大事回顧的時候。今年是多事之秋,由年頭開始,災難就停不了,先是中國發生大雪災,持續三個星期,受災面積達半個中國,海陸空交通大停頓,經濟損失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之後是四川大地震,死傷數十萬,全國上下瀰漫一片愁雲慘霧。事隔數月,又爆出毒奶粉事件,恍如在傷口上灑鹽;「中國製造」從此名譽掃地,不但外人敬而遠之,就連同胞也罕有地罷買國貨。唯一慶幸的是,奧運大豐收,但片刻的喜悅始終無法撫平國人的傷痛。

自由市場受質疑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國大選成為全球焦點,民主黨的奧巴馬以黑人身份,高票當選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為美國歷史寫下新的一頁;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在天之靈,應該感到老懷安慰了。不過,講到最矚目,一定非金融海嘯莫屬。這場海嘯由次按危機引發,之後愈演愈烈,終在雷曼破產後失控,重挫各國經濟,就連財力雄厚的中國也不能幸免,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出現近年罕見的裁員及倒閉潮。金融海嘯殺傷力之大,遠超事前想像。

由於金融海嘯源於美國,而後者一向以資本主義自居,世人因此認定資本主義是今次危機的罪魁禍首,繼而轉投「大政府」的懷抱,情形一如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促使羅斯福總統推行「新政」,全方位干預市場。現在,歐美各國紛紛推出以千億美元計的救市方案,包括直接注資陷入財困的銀行及金融機構,變相將之國有化;又以貸款援助高危企業,例如美國最近從7000億美元的救市基金中,撥出174億予三大車廠,以免它們走上破產的不歸路。

有輿論狠批上述措施,指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雙重標準,無勇氣接受當年強加於東歐諸國的「震撼療法」。事實上,市場雖然懂得自我調節,但調節需要時間,是長是短,取決於市場是否完善,例如資金、人才、法制、基建、社保等,只要具備這些條件,就等於擁有一劑強力的「麻醉藥」,能減輕改革的陣痛。東歐諸國沒有「麻醉藥」,故改革還未成功,已經痛死了。反觀西方國家不乏麻醉藥,卻選擇國有化一了百了,其懦弱可見一斑。

由於西方國家講一套做一套,世人對自由市場更加失望,間接助長左翼思潮蔓延全球,其中包括香港。比方說,最近有政黨呼籲政府回購領匯,以阻止它逆市加租。但支持者似乎忘記了,當年政府將領匯上市,是因為自己管理不善,無法滿足市民的期望。回購領匯,即使可以解決租金問題,也無法解決管理問題,而後者才是最大的問題。不信的話,可以參考最新一期的審計署報告,食環署轄下街市的空置率由三成到五成不等,嚴重浪費資源。同時,由於部分街市的租金遠低於市價,有租戶將檔位拿來分租,賺取差價。結果,食環署於上年度勁蝕1.6億元,可憐納稅人又要為此找數。以為回購領匯,就一定對市民有利,這個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議員建議荒謬

我們的議員還有一個更荒謬的建議,就是要求政府立法限制企業減薪及裁員。他們認為,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就算盈利因經濟不景而倒退,但只要仍有錢賺,就不應該拿打工仔開刀。問題是,世界上不止一家企業,競爭者無處不在,企業為了長遠發展,有需要不斷提升競爭力,以免讓對手有機可乘。特別是銀行界,大部分在金融海嘯中錄得巨額虧損,而面對政府即將收緊對金融業的監管,槓桿投資恐成絕響,要生存惟有瘦身,這跟當下有無錢賺,一點關係也沒有。

況且,任何投資都要計算「機會成本」,如果某個項目的投資回報不及其他項目,長遠而言,老闆會考慮結束現在的生意,將資金改投別處,以賺取更高的回報。事實上,過去一年,不少外資如Nike、Adidas等陸續撤出中國,轉戰東南亞,甚至東歐諸國,歸根究柢,不是投資中國沒錢賺,而是賺得不夠多。這一點,我們的議員似乎一頭霧水。幸好,特區政府仍算理智,沒有聽從這些民粹議員的建議,否則香港遲早玩完。 2009年即將來臨,可以想像,形勢會比今年更惡劣,到底世界會變得怎樣?「赤化」威脅又會否重來?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