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 [am730] 2008-07-14 M08 新聞 C觀點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按政府統計出來的通脹率,5月份已達到5.7%;若果按市民(尤其是基層)的感受,日常生活開支的增幅還不止這個比例。因此,近日社會上多了很多呼聲,要求政府需有所行動,以遏抑嚴峻的通脹勢頭。
然而,今次通脹的成因與過去香港的通脹有很大的不同,成因並非源自香港,政府可以做的事情並不多,不是加息或放棄聯繫匯率之類的傳統方法,就可以解決問題。
傳統的通貨膨脹,多由經濟增長過速造成。經濟增長令人力市場緊張,企業為增聘人手,不得不提高工資水平,人們的收入增加後,於是四出購物,令商品價格上升,形成通脹。不過,近期世界經濟已因次按危機而有放緩現象,股市及樓市普遍下跌,信貸明顯收縮;照道理,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的,應是通貨收縮,而非通貨膨脹。然而,現時全球各地,不管有沒有出現經濟過熱,一樣難逃物價上升的厄運。香港在這種情勢下,不可能獨善其身。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既是全球性的,也是結構性的。過去,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只有少數歐美國家才有先進的生產技術,而大部分第三世界的國家都非常落後,無能力與先進國家進行競爭,不得不在交易時讓先進國家予取予攜,以小量高科技產品,就換走大量珍貴的自然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先進國家才可以過其窮奢極侈的生活。但隨著中國及印度等國家的經濟起飛,地球上突然多了二十多億人可以過好一點的生活,全球的資源立即供不應求。無論是油價,金屬價格,糧食價格都漲個不亦樂乎。
香港人過的生活,其實不比先進國家差,一樣是胡亂花費,不懂珍惜,隨著全球大環境的轉變,我們的這種生活方式不可能不受衝擊。我們現時每餐都有魚有肉,民眾在接受電視訪問。也不過是埋怨要吃雪藏雞,沒有錢買新鮮雞。但這種生活今後一定無以為繼,市場價格上升就是給我們的警告訊息。市場是以價格進行分配的,香港人不願意改變生活模式也得就範。
第三世界的經濟改善,除了增加了自己對資源的需求外,還令他們在與先進國家交往時有更大的自主要求,不肯隨便把自己珍貴的自然資源賤價賣給先進國家。所以,可能並非現時的物價偏高,而是以前的物價不合理地偏低,香港人可不要幻想以後都可以過今天一樣的日子。我擔心物價上升的趨勢只是剛剛開始,以後的形勢將會更加嚴峻。
形勢其實已十分明顯,今次全球的通貨膨脹,並非源自貨幣供應增加,而是物資供應不足。不足的是原材料,而非生產力。原材料有天然因素局限,非人為因素可以改變。因此,面對今次全球通脹,特區政府所能夠做的非常有限,我們只能慳儉一點、環保一點,以適應新的形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