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March 31, 2008

新「股海明燈」

王弼 -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信報 - 經濟.企管 P.34 , 2008-03-31)

華爾街大行貝爾斯登於兩天內迅速崩潰,摩根大通在聯儲局的補貼下曾提出以每股2美元的收購價作為拯救貝爾斯登的方案。可恥的作價氣得貝爾斯登董事局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想法,以致摩根大通不得不大幅提高收購價五倍。然而,觀乎貝爾斯登的負債有如無底深淵,每股10美元的收購價恐怕已是「天價」,投資者不應再有任何幻想。除清盤外,看不出貝爾斯登可怎樣逃過被接管的命運,而市場亦揣測下一家步其後塵的會是哪一大行。

  不難想像,現在最擔驚受怕的可能是各亞洲或中東國家的財金官員,他們轄下的國家主權基金早前積極注資歐美各大投資銀行,股價大幅下跌早已令他們焦頭爛額,當然官員們可以自圓其說這是屬於長線投資故短期波幅毋須憂慮。但現在發現這些大行可以瞬間消失,而自己只為美國「填氹」,看來他們的投資眼光真的非常一般。

公僕加薪=股市見頂?

  論到眼光,我們的特區政府又如何呢?去年8月高調動用25億以每股150多元入股港交所,現在政府虧本事小,未推動到香港的金融業發展之餘間接製造了去年的股市泡沫事大;事件鼓動許多市民跟隨政府入市(特別是港交所),他們都領教過政府的「神機妙算」,現在提起這事,相信他們的心仍在隱隱作痛。

  當我們再檢視政府的預測能力,從它對未來經濟樂觀與悲觀的程度,更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就是當政府對未來經濟非常樂觀的時候,往往是經濟見頂甚至是泡沫爆破的時候;對經濟非常悲觀的時候,亦是否極泰來之時。通常政府表達它對經濟的看法都非常官腔,沒有什麼前瞻性,但從它的行為卻不難觀察到它骨子裏的想法。

  回歸以來,政府對調整公務員薪酬都非常謹慎,一定經過深思熟慮,待有最強的理據才進行調整,而這正是政府對未來經濟看法的最好指標,因為政府只會在它認為香港前景一片光明下才對公務員加薪,反之亦然。

  自2000年起,政府對公務員薪酬有三次調整,第一次在2000年9月首次暗示公務員加薪,於2001年4月生效,期間科網泡沫爆破,為期三年的熊市正式展開,股市由18000點下跌到2003年的8000點水平,然後在2003年股市見底的時候,政府於2003年2月宣布公務員減薪,恒生指數就在當年6月見底,展開四年牛市,升至去年近32000點。而政府剛於去年7月上調公務員的薪酬,那讀者認為現在股市的下跌是調整?還是漫長熊市的開始?公務員加薪這指標或有機會取代已過時的「秋官效應」,而香港市民又有一個預測股市的新指標。

高官作風保守

  特區政府預測能力欠佳這現象,其實也不難解釋:高官都是獨當一面的人才,不然不會達到今天的高位,可是官場有其遊戲規則。在香港現今的政治環境下,官員不能貿然冒險(我們也不要求他們進取),他們一定要等市場充斥好消息,才敢對公務員薪酬調整,然而市場只有好消息而沒有壞消息的時候,往往就是由盛轉衰的時候,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注定政府永遠是「股海明燈」。

  最後,獅子山學會想帶出一點:既然政府預測能力欠佳,那周一嶽局長剛剛為我們作出所謂三十年人口趨勢和醫療開支預測,繼而要求市民增加承擔,其理據又是否站得住腳?是否政府營運失當,自己沒決心解決,以此來掩飾?我們必須承認,香港政府有今天的巨額儲備,是因為大部分香港市民對自己的將來都很負責任、很有打算,政府何以總認為市民是一個負擔?何以總認為市民對自己的計劃和需要不比政府清楚?一個強積金已叫許多人吃不消,還要多來一個強醫金?或許,香港人仍可安慰自己,我們還未如新加坡人要供薪金的四成作為養老,怎不額首稱慶?別高興,那只不過是時辰未到罷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