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明 -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信報 ~ 經濟.企管 P.31 , 2008-2-18)
政府將於本月底發表來年財政預算,由於投資市道暢旺,物業及股票印花稅收入大增,估計二○○七╱○八年度的財政盈餘將超過一千億元。政府擺脫亞洲金融風暴、科網泡沫和非典型流感時期的嚴重財政赤字,於近年持續錄得盈餘,固然可喜;只是「解決」盈餘同樣會引來煩惱,稍一不慎,更會為未來政府財政種下禍根。
看美國經驗
在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的新書《我們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 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中,記錄了一段由赤字到盈餘、再到赤字的「美國財政史」,對行將坐擁巨額盈餘的香港不無意義。
美國政府近年的財政赤字動輒超過千億美元,加上貿易赤字後的雙赤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或許教人難以相信,美國曾經有過錄得豐厚財政盈餘的歷史。這段期間盈餘的由來,固然有賴經濟的穩步增長,但更重要的是歷任政府留下來的財赤與接近三兆億美元的國債,迫使當年的美國總統克林頓採取大幅限制政府支出的審慎理財原則。在審慎理財的護蔭下,美國政府的財政結算在一九九七年大致收支平衡,往後盈餘連年上升,直至二○○○年達到二千億美元的高峰。
然而,就如格林斯平所言:「四年來的剩餘已經使得節儉變成(美國)國會裏的稀有商品」,市民稅收支持的財政盈餘成為政府及政客爭取政治利益的「免費午餐」。除了各式各樣的開支外,財政盈餘亦成為貿易保護主義復辟的資本─大幅增加對美國本土農產品補貼的農業法案便於此時獲得通過,情況之烈,引致部分國會成員提出要訂立《政治分贓抑制法》(Pork Barrel Reduction Act)來控制情況。如此情景,現在香港市民或許可謂感同身受。
其後,美國的財政盈餘跟隨審慎理財原則一去不返,於二○○一年重新陷入財政赤字。由此可見,政府胡亂花費的習性是在財赤易守、盈餘難防。
香港政府在過去數年的赤字時期,同樣推行了多種壓縮公務員編制、民營化政府資產(即如領匯)等縮小政府規模的措施,開放空間為民間經濟注入活力;領匯民營化前後的人流變化,無可否認是反映民營化為社會帶來的價值。現在,隨政府財政的改善,已經使過往預算案內市場主導、審慎理財、大市場、小政府等題目,悄悄換上近年的強化、推廣、發展等詞彙。
香港政府不如美國政府般需要舉債度日,財政盈餘的「解決方法」無非減稅或增加開支。相對而言,減稅有其限制(即是完全免稅),增加開支卻全無上限而且可以遺害深遠,其中如箭在弦的西九龍文化區和部分團體建議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便是好例子。
勿濫增開支
西九龍文化區的持續營運,建基於區內餐飲娛樂租金收入足以彌補經營文藝設施虧蝕的假設,可是迪士尼的經驗已經告知「預期」從來偏差甚大,實在難保西九管理局將來不會因為實際收入不能達標而出現虧蝕。至於屬於界定權益(defined benefit)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在未來的供款、回報無法確定的情況下,斷然許下提供固定退休金額的承諾;要是投資回報未達預期,美國的經驗反映缺口可以是無底深潭。
從西九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可知,在財政盈餘時期增加的開支,消耗的資源未必止於一時一代,財政的負擔可以透過諸如西九的營運虧蝕、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供款缺口落在往後數代香港市民的肩膀上。
正因濫增開支的危險性,財政盈餘以減稅方式還富於民實較可取;只是政府今年於財政預算前申請的臨時撥款高達九百億元,較往常的五百多億元增加六成,希望不是政府及政客享用市民稅款所提供的「免費午餐」的預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