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信報 (理財投資 p.29, 2009.5.13)
近日各地股票市場從3月份的低位強勁反彈,各國宣布的經濟數據雖顯示經濟仍在收縮,但收縮的速度已放緩,例如上星期美國公布4月份非農業職位流失了五十三萬九千份,失業率亦由8.5%上升至8.9%,不過都被市場視為正面。香港樓市早在1月份見底後已率先回升,雖然碰上豬流感,仍無阻新盤熱賣。看來經濟冰河時期就此完結,現在春回大地,鳥語花香。如果所謂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就此完結,恐怕不少投資者會希望多來幾個海嘯呢!
不過,從實體經濟而論,其反彈還是未有股票市場顯著。當然,不少論者認為股票是實體經濟的領先指標,所以實體經濟復甦將會緊隨而來;這是樂觀的看法。
他們相信雷曼破產令人對銀行體系信心盡失,繼而影響投資和消費意欲,但其實手握龐大資金的人仍然很多,只要政府能推出政策穩定人心,這些人便會恢復投資,經濟便會重拾動力。
牛市誕生靠創新
這個論點看似成立,但提出這論點的人應有兩個前設:第一,就是政府的穩定政策只是暫時而點到即止的,最終也是靠市場來推動經濟,就像一個人失足跌到,只要沒有骨折,有人來扶他一把總會讓他快一點起來;第二,就是市場只是缺乏信心,經濟基調仍然良好。問題是政府的政策真的那麼容易點到即止?官僚是易請難送的;而經濟基調是否良好,大家應心中有數。
悲觀者會認為投資市場是非理性的,事實上,實體經濟,特別是百業之母銀行業經過重創,決不能這樣快便恢復過來,所以升過了火的股市始終會回落。其實,短期而言,股票上升使市場恢復信心,繼而帶領實體經濟向上;還是經濟上揚最終反映在股價上,誰是因果,任誰也說不準。但如果讀者相信1982年是一個超級大牛市的開端,而終於2007年,基於這個假設,要預測2009年是不是另一超級大牛市的起點,這倒並不困難。此話怎說?
一個連綿二十五年的超級大牛市絕不會單憑市場信心這虛無縹緲的東西可維持的,而是實體經濟中個人平均生產力穩步上揚所導致的。生產力長期上升的最重要因素是創新(顯著的如工業革命時的蒸汽機、現代的電腦和互聯網),所以在農業社會沒有創新的年代,經濟增長在千百年間只是每年0.04%,反觀工業革命後經濟增長為每年3%。而私有產權的保護和政府是否容許外來競爭正是創新的基石,中國在鴉片戰爭前沒有遇到擁有強大文化背景的競爭者,百姓也隨時給朝廷抄家,所以科技裹足不前。之後被迫對外開放,所以科技略有長進,但另外一條腿──保護私產卻跟不上,所以也只是虛有其表。
到共和國時也因共產主義而沒有私產可言,這情況一直維持到1978年改革開放,初時只包產到戶就已經叫農產量大幅上升。其後人民對運用私產的自由愈來愈多,到九十年代國企下放到地方政府和部分民營化,中國經濟生產力如何爆炸式上升,已是人所共知的事。
同一時間,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大規模的把國企歸還民間經營,美國總統列跟亦大幅減稅以啟動民間生產力,所以1982年開始的大牛市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由三位巨人合力啟動,當中全球化促進了國際貿易競爭亦是讓牛市可以持續不可或缺的因素。
反觀今天,我們當代的領導人把世界推向什麼方向?英國白高敦要年薪15萬鎊的人交五成稅,加上各式各樣的稅款(VAT是15%),除非你不工作,不然你大部分的精力是在幫政府的官員賺錢。
在大西洋的彼岸,美國奧巴馬在佳士拿車廠破產一事上就公開譴責一些對沖基金,因為對沖基金堅持循法律途徑爭取其作為債權人的利益,奧巴馬說他們「拒絕像其他人般犧牲……希望當政府挽救車廠時能佔到納稅人便宜」(refusing to sacrifice like everyone else…to hold out for the prospect of an unjustified taxpayer-funded bailout);但作為基金管理人,管理客人的財產,可以隨便犧牲顧客的利益嗎?
一位不牽涉其中的基金經理Clifford S. Asness便自嘲冒奧巴馬會為他「度身訂做」稅率的危險(記得奧巴馬怎樣為AIG員工度身訂做稅率?)公開還擊,指出基金經理當然可犧牲自己的錢,但如果拿顧客的錢做善事就是盜竊。
無視私有產權不利創新
貴為一國總統,連這簡單的道理也不懂,無視私有產權,只為自己賺取政治利益,再加上各國在金融海嘯後的共識都是加強監管,指導市場如何做生意,貿易保護主義又假產品安全或公帑救市之名悄悄進行。還有銀行汽車業的失敗者有賴政府打救,不須破產,仍高高在上的指指點點,新血補充不上,情況有如日本,這極不利於創新,我們還寄望新牛市誕生?起碼不會發生在經濟一哥美國身上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